开户单位: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
开 户 行:中国银行远大路支行
人民币账号:333771485101
美 元 账 号:327271546340
SWIFT CODE:BKCHCNBJ110
它们应该是这样存在于世间的草原精灵:螺纹状尖角以优美的弧度朝向天空,黑润润的大眼睛温和的注视四周,耳朵警惕的竖起来,以随时准备奔跑跳跃的姿态躲避天敌的追踪……
然而,近日,我们看到的一组照片,却是如此的惨烈:残缺不全的身体以最后挣扎的姿态僵硬着,内脏已经被掏空,有的甚至仅剩下头颅,连血迹都已经干涸,眼睛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再也无法感知大自然的风吹草动……
就在这个2016年春风回归大地的时节,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遗骸,被陈列在湛蓝天之下。
2月22日晚,青海环保志愿者、当地牧民南加在其微博上发布消息称,发现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一天之内发现7只中华对角羚死亡,这则消息一经发布便引起轩然大波。
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这一中国特有的物种,如果时光倒退至100年前,它们还在内蒙古、宁夏、甘肃及青海等地大批的集结奔跑,而如今,随着人类活动、草场退化、铁网围栏……它们仅剩青海湖周边的千余只,濒危程度堪比大熊猫。如保护不利,将随时面临彻底消亡。
每一种生物的存在,都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生态系统里其他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人类,亦不例外。
7只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死亡已经成为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然而,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工作依然非常重要!
为了留住这7只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在世间最后的痕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已经紧急行动起来,分别向国家林业局和青海林业厅申请行政许可,请求保存这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为之后的科研、科普、教育、警示提供借鉴,同时让更多人认识到生物多样性保护对人类的重大意义。与此同时,中国绿发会还与华大基因、北京师范大学、郑州自然博物馆、昆明动物研究所等建立密切联系,就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的DNA研究做好准备,并筹备建设中国绿发会中华对角羚保护基地,推进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工作。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人类自己。请与我们一起行动起来吧,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让这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能够保存下来,用以见证它们曾经的存在;通过我们共同努力让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能够很好的存活下去,让它们能够继续陪伴着人类一起欣赏每年春回大地的绿草芬芳、每天太阳的朝升夕落……而不是在将来只能从历史中回忆这一物种的美好与珍稀。
野生动物的未来,就在我们的手中。
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在1999年已在中国的濒危动物兽类红皮书中被列为极危级动物,并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CR)动物。
针对7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死亡事件,中国绿发会紧急组成7中华对角羚工作组,并于2月24日、25日连续两次向青海省林业厅发函,要求妥善保存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切勿销毁,如有任何困难可中国绿发会都将协助解决。并向国家林业局发函,申请保存这7具遗骸用于科研、科普、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从而进一步宣传、推进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2月24日晚,中国绿发会收到华大基因(BGI)专家张国捷博士从丹麦发来的信函,希望能够对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进行基因测序。同时,北京师范大学、郑州博物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分别联系中国绿发会,希望能够参与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的保存和研究工作。
2月25日,中国绿发会工作人员积极与青海林业厅动管处工作人员进行电话沟通,了解公函接收情况,并再次强调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保存的重要性。
2月29日,中国绿发会按规定向青海省林业厅递交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行政许可申请,并计划在2016年在深圳、昆明、郑州、北京等地进行科研、教育、展览。同日,中国绿发会工作人员会同相关专家赶赴青海,前往南加家中,现场查看、记录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的情况。
3月3日,在推进以上工作进行的同时,中国绿发会进一步与南加联系,并购买冷冻设备请其暂时代为保存遗骸。
1、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的保存、运输。
2、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的基因测序样品采集、基因图谱测定,弥补国家基因库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种群基因数据空白,同时推动对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种群繁衍、保护、遗传特性、等领域的科学研究。
3、将7具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遗骸的肌肉组织、头颅、骨骼、皮毛等制作成标本并进行日常维护,同时制作展柜进行公益展出。
4、召开国内、国际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工作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对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进行分析研究、研讨有效的保护措施并开展实施。
5、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展览、宣传、科普、警示、教育活动,号召公众参与和重视,推动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
6、培训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志愿者,对参与保护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的牧民予以资助和补贴。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长期以来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濒危物种的抢救工作。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作为我国特有的濒危物种,中国绿发会一直以来都密切关注中华对角羚的生存状况。
2015年5月份,中国绿发会在西宁参加了主要以推进民间普氏原羚保护区为主要内容普氏原羚的研讨会;2015年6月,中国绿发会发起“拯救高原上的精灵”网络募捐活动,推动更多的人了解、关爱这一物种;同年7月,在微信公众号中发布《青海湖17只普氏原羚幼羚死亡系极度濒危动物》信息,披露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现状,让更多的人们关注这极度濒危的高原精灵;后期多次参加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研讨会,对其进行跟踪、了解、关注和保护。2016年1月4日中国绿发会就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保护问题专门向青海省林业厅发函,提出公开普氏原羚有关情况的信息申请,并于2月17日收到青海省林业厅的答复函(答复函原文可关注中国绿发会微信、微博查看),2月22日,青海省再次发生7只中华对角羚(普氏原羚)死亡事件。中国绿发会为保存这7具遗骸展开一系列工作。
时间 | 金额 | 对方 | 分类 | 支付方式 | 平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