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鼓励藏种于民,建议筹建国家或地区性民间种子库|2021两会建议|绿会征集
2021/2/20 12:23: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前言:人类的粮食需求与生产能力日益增长,而粮食种类却在急邃萎缩。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报告称,全球近76亿人口主要依靠甘蔗、玉米、小麦、大米、马铃薯等9种作物生存,大量的粮食种质资源在快速消失。对此,中国绿发会生态社区基金在2021年全国两会之际,建议应该积极筹建国家或地区性民间种子库,支持并鼓励藏种于民。



以下为提案全文:


背景:种子和土地,决定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未来。土壤耕作层消失了,人类文明就消失了,自留种消失了,人类文明一样没有未来。


微信图片_20210219145054.jpg


2020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是今年经济工作的8大重点之一。


会议强调,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201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世界粮食与农业多样性报告》称:人类栽培种植了超过6000种植物作为食物,但仅有不到200种具有显著的生产水平,而现在全球9种作物(甘蔗、玉米、大米、小麦、马铃薯、大豆、棕榈果、甜菜和木薯)的产量,就占到了全球粮食总量的66%。也就是说,养活人类的食物支撑非常集中且少(主要是9种),同时也意味着大量的粮食多样性在丧失。从已公开科研数据看,20世纪,全球大约已有3/4的农作物遗传多样性丧失,并且这个速度今天还在加剧……


微信图片_20210219145126.jpg


内容:中国是世界农作物的起源中心之一,国土广阔,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有着很好的种子资源。记录显示:此前我国仅水稻就曾保存有4.8万个种质材料,小麦保存有2万个种质材料,而现在国内主要推广的水稻、大豆和小麦,才各50个品种,玉米30多个品种。出现这种种质资源快速衰减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量从国外进口或者由国外企业提供种子,进入农业种植一线,而我国的许多“土品种”则被杂交、转基因等技术下的产品所淘汰。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从科学和基因的角度来说,这些“土品种”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原生态土品种的消费人群也在呈进一步扩大态势,价格和效益都在逐渐显现。


微信图片_20210219145123.jpg


目前国家有构建种子库构想,国际上也有著名的斯瓦尔巴种子库。这种集中的保存管理好的一面显而易见,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集中保存的方式,也存在相当大的不安全因素。


微信图片_20210219145133.jpg


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支持鼓励藏种于民,在各地构建分散的民间种子库或民间种子网络。将原生种子分散于民,在广大乡村分散保留,藏种于民。在条件适合的乡镇或县市开辟一个小空间构建在地的老种子博物馆,在教育上可以做研学,在实操上可以做种子的交流和保管。国家可以推动建立一个全国性的老种子抢救网络,形成“数据库+种子库”、“科研+实践”、“农民+市民”、“劳作+艺术”、“种子保育+人才培养”的立体网络,以改变当前老种子保育战各自为阵的状况。这项工作可以交给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这样的国家级社会组织来落实。


二、在可控的前提下,支持民间老种子的交流和交易。建议在国家级社会组织的参与和管理下有序的开放老种子的交流和交易,促进民间老种子的流动。


三、加大宣传,推动全民生态生活方式的转变,提高老品种生产农户的经济效益。


四、加大科研力度引导,让老品种在生态的种植方式下产量和经济效益得到显著提高。


注:图片均由生态社区基金提供


整理/Gone   审/summy   责编 /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