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与监测、规范管理冬捕行为的建议 | 两会建议
2023/3/3 11:00:00 本站

在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或“绿会”)党委、党支部指导的2023年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交流会于2月10日以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召开。在工作组发出2023年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的征集通知后,收到了来自各方的积极响应。现将“关于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与监测、规范管理冬捕行为的建议”整理分享如下。


【背景】


以“千年渔猎 生态渔业”为主题的“2022黑龙江冷水鱼?冬捕季”系列活动在哈尔滨市太阳岛开幕,活动将于2023年2月5日结束。期间,将开展全国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高峰论坛、传统冬捕大典、全国冬钓大赛,以及各具地方特色的多湖联动冬捕活动。该系列活动对传承渔猎文化、促进经济发展、扩大龙江冷水鱼的知名度、带动冬季休闲娱乐活动的发展等,具有多重意义。


然而,自2022年12月以来,中国绿发会研究室多次收到当地志愿者反映:在同属黑龙江流域的绥化市望奎、兰西、北林、庆安等区县的呼兰河段,今年冬天志愿者在巡护中发现该区段冰面凿冰眼下网捕鱼泛滥,小鱼仔都难以逃脱,已严重破坏了当地的渔业资源,对当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造成危害。绿会志愿者和当地渔政部门合作,已多次在呼兰河流域进行制止和清理非法网具,效果甚微,志愿者发呼兰河现江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窟窿,冰窟窿下面布设了地龙网、褂子网等网具。凿冰捕鱼随处可见,无规范约束。


【问题和建议】


一、冬季凿冰捕鱼现象严重,应规范引导个人冬捕行为。


禁渔期禁捕,政府、各部门和志愿者开展了大量宣传、保护工作,对水生环境的改善、水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鱼类种类和数量的恢复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而冬天冬捕时,志愿者发现江面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冰窟窿,冰窟窿下面布设了地龙网、褂子网等网具。凿冰捕鱼随处可见,无规范约束。建议完善制度,规范引导个人冬捕行为,并控制冬捕规模和范围,对一些重要的珍稀水生生物分布地或敏感水域,要确保留出足够的生存空间和生长时间。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开展有组织的渔猎活动。


二、冬季非法捕捞泛滥,应加强监督管理。


在松花江支流呼兰河沿线,绿会志愿者发现冬季冰封期的非法捕捞作业活动依然较为严重,整治效果不甚理想。尤其像庆安等区县冰眼密布,使用百米长挂网,几乎将洄游大小鱼类通吃而无一幸免,肆意破坏渔业资源。


冬捕者使用的渔具,因其对水生生物的破坏性大,被《野保法》列为非法渔具。黑龙江流域的渔业部门也多对之进行监管打击。2022年,黑龙江嫩江市农业农村局专门发布“严禁自然水域冰封期捕捞作业活动”的通知,以进一步加强嫩江干流和支流水域的冬季捕捞水域执法和安全管理,但黑龙江流域的其他市县还未将自然水域的非法捕捞行为进行有效管理,因此建议重视冬季黑龙江流域各河流沿线冬季冰封期的非法捕捞行为,出台严禁自然水域冰封期捕捞作业的相关政策办法,以加大对自然水域的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活动。


三、志愿者巡护效果不明显,建议多方联动共同推动。


志愿者没有执法权,发现非法网具捕捞情况,在进行现场制止、普法宣传教育时,容易与非法捕捞者发生矛盾冲突,为志愿者的保护行动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建议多部门联动,共同发力,发挥各自优势,寻找有效的巡护途径,探索出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保护模式。


四、畅通沟通渠道,加强水生生物资源的调查与监测,消除公众疑虑。


大声势的冬捕渔猎宣传活动,能推动当地渔业经济、旅游文化业及服务业发展,但也希望综合考虑当地的水生资源状况和水生生态环境,加强对黑龙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黑龙江流域的水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涉及到干流及各支流水生生物资源的分布、珍稀物种的分布与现状、水环境质量、以及沿线的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建议对黑龙江流域包括渔业资源在内的水生资源状况进行科学、有序的常态化动态监测,对水生资源的利用进行全域性规划与合理管控,让现行禁渔政策与可持续利用能形成良性互动互补。


同时,对涉及当地水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法规,建议及时社会公开,联动更多社会力量,更大范围更便利地畅通民意渠道,以共同推进黑龙江流域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建议人/Candey 审/Tammy  编/Dan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