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分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建议 | 两会建议
2023/2/27 12:26:00 本站

在2023年全国“两会”即将到来之际,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或“绿会”)党委、党支部指导的2023年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交流会于2月10日以线上线下并行的方式召开。在工作组发出2023年全国两会议/提案建议的征集通知后,收到了来自各方的积极响应。现将“关于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分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建议”整理分享如下。


【摘要】


生物分类学的建设与发展,对于我国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生物分类学专业人才缺乏、科研力量不足已成为世界性问题。在我国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参与、贡献、引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国际治理的背景下,急需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储备等角度多策并举推动我国生物分类学发展,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与人才储备。


【问题】


生物分类学是指研究活着的和已灭绝的动植物分类的科学,即研究动物、植物的鉴定、命名和描述,把物种科学地划分到一种等级系统以此反映对其系统发育的了解情况,是支撑生物多样性科研和保育工作的基础学科,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农业、林业、医学健康、生态保护等和人类关系密切的领域,分类学都在发挥着关键的技术支撑作用:比如及时发现并识别新的外来入侵生物,减少对农作物、森林的生物灾害风险;在野外生物中寻找资源,满足人类对绿色健康产品和医药资源的需求;在生物多样性丧失日益严重、生物安全问题日益凸显的时代,分类学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以准确评估生物多样性动态变化,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科学保护预案;可以在生物分类学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发现和利用新生物特征与特性,并与其他领域交叉结合,带来巨大的仿生学应用与发展潜力;如果没有对于真菌等微生物的分类学研究,则无法准确界定有益和有害微生物,不能有效开展利用和防控等。


我国的生物分类学起步于20世纪初,在政府、科研学术机构和分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1989年,中国科学院设立生物分类区系学科特别支持费,每年划拨专款用于支持《中国植物志》、《中国动物志》和《中国孢子植物志》的编研和相关分类学研究工作;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设立了经典分类学基金,为保留和稳定全国生物分类学研究队伍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生物分类学人才队伍和学科发展水平尚远未能够匹配生物资源大国的需求。如目前在我国已发现野生蜜蜂达1342种,但全国可以开展蜜蜂形态分类学研究的不多于5人;我国目前各级博物馆和保藏所的存量标本已达到4500万余号,但至少尚有百分之四十未能进行鉴定、识别;某些有着重大生态学和经济学意义的生物类群一直没有得到研究。


目前我国生物分类学发展受阻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学术界对其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长期稳定的科研经费支持。生物分类学属于基础性学科,其他学科在取得研究成果时,往往并不会写明研究过程中所使用和涉及的分类学研究结论,客观上造成了分类学者的辛苦工作被当成既成事实被随意取用。目前分类学研究经费仅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和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等有限渠道的项目资助,其他大多数科研单位尚不能保障固定的经费资源投入,影响了从业人员的稳定性。


二是当前学术评价体系过分偏向热门学术领域,影响了年轻一代研究人员投入基础分类学领域的积极性。目前评估标准主要以发表论文及其引用频率的影响因子、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等因素作为主要指标,难以体现出生物分类学作为基础学科的贡献,这门专业的意义被严重轻视。国家培养的分类学研究生毕业后不从事本学科研究已是主流现象,造成耗费大量时间和资源培养的人才严重流失。随着老一辈生物分类学家的退休,生物分类学发展将进一步落入困境,形成人才断层。


【建议】


建议加快推动我国生物分类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充分把握我国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社会高度重视控制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机遇期,大力发展我国的分类学事业,为相关政策规划和决策提供科学支持。这需要依托政府、学术机构以及分类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多策并举。建议由教育部牵头:


一、增加岗位设置。建议从国家层面设立分类学岗位,建设并维持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物分类学研究人员“国家队”。科研院所和大学也应更多设置稳定的研究岗位,为吸收和培养国内外分类学研究人才提供平台。


二、完善评价体系。建议建设基于生物分类学学科特点的科技成果和学术评价体系,避免唯论文数量、指标论,进一步突出基础学科对于高新科研成果的支持作用。


三、推动学科革新。建议设立专项研究资金,鼓励我国分类学者积极引入DNA、人工智能等现代前沿技术开展或辅助开展物种鉴别和描述,抢占现代生物分类学研究领域的新阵地和制高点。


四、加强教育宣传。建议通过构建开放式数据库、加强自然体验旅游和博物馆讲解员能力建设等方式,推动分类学知识的宣传与全民普及,在全国形成分类学蓬勃发展的根基和土壤。


整理/阿西叶  审/Tammy  编/Cand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