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赵皖平代表:将爱护动物和尊重生命相结合的教育纳入中小学德育工作
2022/5/11 11:58:00 本站

2022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提交了《关于将关爱动物主题的生命教育纳入中小学教材的建议》,他指出,目前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情感教育和生命意识教育偏少,中小学教育缺乏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内容,有些学生的生命意识较为薄弱,缺乏同情心。近年来,时有发生未成年人参与虐待动物的事件见诸报端,且越来越低龄化,这种对生命漠视的态度,非常令人痛心。


他建议,将爱护动物和尊重生命相结合的教育纳入中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尊重生命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和理念。


“无论是亲手虐待虐杀动物,还是旁观虐待,都会给青少年留下终身的心理阴影,或者使他们失去同理心和对生命的敬畏,失去对残酷的敏感性,从而将残忍行为内化成自主意识,滋生暴力犯罪。”赵皖平说,近年来,短视频平台兴起,在网络上传播甚至营销虐猫虐狗视频、图片的现象愈加猖狂,而施虐者、观看者、模仿者绝大多数是青少年,且有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这种情形与我国当前青少年犯罪增加且低龄化的现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城市创文等活动的开展,各地包括学校在内发生的各种公开或隐蔽场合的动物虐待虐杀,以及用暴打、驾车辗轧等各种各样残忍手段杀虐犬猫等小动物的恶行,让成长在其中的儿童及青年耳闻目睹,形成另类“校园暴力”。


赵皖平认为,上述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生命教育相对薄弱,这方面教育的缺失对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具有诱发作用,是其他教育很难消除的。


“人和动物都是有生命的,人与动物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青少年很有必要获得情感教育、生命教育的滋养,树立起爱护动物、尊重生命的意识和理念,不但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进而上升到要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赵皖平说。


学校开展“关爱动物”的生命教育,是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遏制校园暴力犯罪倾向的必要措施,也是从源头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举措。为此,赵皖平建议,将爱护动物和尊重生命相结合的教育纳入中小学学校的德育工作之中,切实重视青少年的尊重生命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意识和理念。在综合实践课程教材中增设救助流浪动物、科学养育伴侣动物的内容,结合劳动教育,加强社区与学校的合作,为学生营造用实际行动关爱动物的机会;以项目式学习(PBL)为翘板,鼓励学校开发“关爱动物”主题的校本课程,多学科联动实行生命教育;加强生命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将“关爱动物”的生命教育主题也纳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课程当中,提高教师队伍的生命教育意识和教学能力。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26696621391951794&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