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035745.2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1746次
【濒危--鸟类】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学名:Ciconia boyciana)是鹳科鹳属的鸟类,一种大型涉禽。与白鹳是近亲,但比白鹳更大,体长为110-128厘米,体重3.9-4.5千克,翼宽大约2.22米。东方白鹳嘴长毛而粗状,嘴基较厚,往尖端逐渐变细。体羽包括尾在内主要为白色。前颈下部有呈披针形的长羽,在求偶期间能竖直起来。嘴黑色,基部缀有淡紫色或深红色,嘴微向上翘,脚红色。
东方白鹳在繁殖期主要栖息于开阔而偏僻的平原、草地和沼泽地带;冬季主要栖息在开阔的大型湖泊和沼泽地带。除繁殖期成对活动外,其他季节常成群活动。主要以鱼为食。也吃蛙、小型啮齿类、蛇、蜥蜴、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其他动物性食物。
东方白鹳在中国繁殖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吉林省等;越冬于鄱阳湖、洞庭湖、洪湖、江苏沿海湿地等;迁徙时经过辽宁省部分地区、河北省部分地区、天津、北京和山东长岛。在国外主要繁殖于西伯利亚东南部,西至布拉戈维中斯克,南到兴凯湖。
东方白鹳曾为东亚地区是常见的鸟类,上个世纪,由于非法狩猎、农药和化学毒物污染等原因,东方白鹳的种群数量在日本逐渐减少,仅能在冬季偶尔发现少量的越冬个体。分布在朝鲜、韩国的繁殖种群也已于20世纪70年代初绝灭。由于人口密集,工农业的发展,使得在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中国东北黑龙江、吉林两省残存的繁殖地也变得极为狭小,总数有3000只左右。
据估计,目前(截止到2012年)东方白鹳全球数量仅在1000至2499只之间,并仍在减少。已处于全球濒危状态。东方白鹳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定为濒危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