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文化历史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危急时刻:北京雾霾危机——打响大气环境保卫战
2017/2/6 19:42:00 本站

危急时刻:北京雾霾危机——打响大气环境保卫战

2014-11-09 


     “雾霾”,现在中国人对它越来越不陌生了。在北京的秋冬时节,仿佛没有雾霾才算天气不正常,雾霾天倒成了家常便饭了,越来越多的人戴起了和“防毒面具”一样的口罩,越来越多的人因为雾霾而咳嗽、生病,甚至有传言说雾霾可以使肺癌的发病率提高很多,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灰霾不光是对呼吸系统,对心血管、脑血管、神经系统都有影响,但是首当其冲的还是呼吸系统。北京10年来肺癌增加了60%,应该说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虽然学术界对雾霾是否能提高肺癌发病率还存在争论,但有一个不争的事实,那就是人们的身体、生活、工作越来越受到雾霾的影响。

现在在社会上有很多有关雾霾笑话,在这里略具几条:1、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在北京的路口牵着你的手,却看不见你的脸……;2、都别出门了!现在的北京随便给人个大嘴巴子,一回头人没了!看到这些笑话我们可能会笑,但这种笑并不是开心地笑,而是一种无奈的笑,一种略带隐忧的笑。民众在面对雾霾危机时会编几个笑话来解解闷,那我国政府面对如此严重的雾霾危机在做些什么呢?说实话,我国不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对治理雾霾也是头疼不已,的确也是下了一番功夫和决心的。

据日本《产经新闻》10月22日报道“中国财政部决定投入50亿元人民币,治理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的大气污染。另一方面,上海决定在2017年之前将PM2.5平均浓度减少20%,并为此采取187条措施,包括禁止燃煤锅炉和控制车辆行驶等。北京等北方地区的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削减大气污染物排放、污染管理、降低PM2.5浓度等。对污染特别严重的河北,项目中专门分配了20亿元经费。治理措施加强了对超过排放标准的老式汽车、燃煤锅炉等的限制,并将加强对高污染重工业的管理。上海要求火力发电厂全面安装脱硫装置,并公开了排放有污染物质的工厂清单。”看了这条来自国外媒体的新闻我们应该相信,政府确实有意识,有决心想要打赢这场大气环境保卫战,但是这场保卫战无疑是一场“持久战”,其困难不仅仅在治理成本高、时间长,更在于治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阻力,例如,国家为治理雾霾出台了针对石化企业相关政策,但是很多石化企业对排放政策有反对之声。还有因为要治理雾霾,很多城市都出台了汽车限行、取缔煤炉的政策,但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阻扰,而且有人担心过分的限制会不会影响经济发展。总之,治理大气污染不是一件容易事,如果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这场保卫战很可能会坚持不下去。

其实,治理雾霾的确是一件世界难题,但并不代表没有成功的例子,我们熟悉的英国就是最典型的例子。19世纪,作为工业革命发源地和工业中心的伦敦进入工业急速发展期,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断增加,使得伦敦大气污染愈演愈烈,工厂产生大量废气,形成了极浓的灰黄色烟雾,伦敦的空气污染形势渐趋严峻。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100多年间,伦敦在冬季发生过多起空气污染案例,最早的记录甚至可追溯到1813年。随后的1873年、1880年、1882年、1891年、1892年和1952年等年份又多次发生大气污染事件,其中1952年12月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最为典型 。

1952年12月4日至9日,大范围高浓度的雾霾笼罩伦敦。据史料记载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人数达4000人,其中,48岁以上人群死亡率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人群的死亡率为平时的2倍。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著增加。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这起事件总共造成12000人死亡。这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空气污染不仅损害人体健康,而且严重地腐蚀了建筑物,还使土壤贫瘠,水质恶化,鸟类远辟他乡,并影响植物生长。

形成伦敦烟雾事件的直接原因是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尘污染。烧煤的工厂排放的大量浓烟、汽车排放的机油废气和从欧洲大陆飘过来的污染云,都令伦敦的空气质量变得很差。当年的伦敦,工业排污量非常大,每天都有1000吨的浓烟从烟囱中飘出来,排放2000吨二氧化碳(CO2)、140吨盐酸和14吨氟化物。更为严重的是,燃煤粉尘中含有三氧化二铁成分,可以催化另一种来自燃煤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吸附在粉尘表面的水化合生成硫酸雾滴,混合了水蒸气之后,就形成了800吨的硫酸。家庭烧煤也加剧了大气污染。在集中供暖时代之前,寒冬的伦敦,数以万计的家庭只能烧煤取暖。由于战后经济困难,政府将优质煤出口国外,而伦敦人则烧劣质煤,污染更为严重。当空气不流通的时候,这些污染严重的黄烟就被“困在伦敦上空”,便形成了浓雾。这些硫酸雾滴吸入呼吸系统后会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使体弱者发病甚至死亡。伦敦烟雾事件的间接原因是开始于12月4日的逆温层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物蓄积。

随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等伦敦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20世纪70年代中期,伦敦的“雾日”逐年减少,1980年则进一步下降。目前,伦敦有毒烟雾已销声匿迹,并成为全球的生态之城。

那么面对这么严重的雾霾危机,英国经历了怎样的治理历程呢?1968年以后,英国出台了一系列的空气污染防控法案,这些法案针对各种废气排放进行了严格约束,并制定了明确的处罚措施,有效减少了烟尘和颗粒物。到了1975年,伦敦的雾日已由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1980年则进一步降到5天。80年代后,交通污染取代工业污染成为伦敦空气质量的首要威胁。为此,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抑制交通污染。包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网络、抑制私车发展,以及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整治交通拥堵等等。1995年起,英国又制定了国家空气质量战略,规定各个城市都要进行空气质量的评价与回顾,对达不到标准的地区,政府必须划出空气质量管理区域,并强制在规定期限内达标。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不达标的天数不能超过35天,不然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符合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并将此笔收入用来改善公交系统发展。此外,上世纪80年代,伦敦市在城市外围建有大型环形绿地面积达4434平方公里。政府决定尝试在街道使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治理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吸附空气中的尘埃。街道清扫工已将这种新产品用于人口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区,目前监测结果称这些区域的微粒已经下降了14%。英国民众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每日空气质量的发布情况。

英国治理雾霾用了30多年,其中的历史经验真是可圈可点,但笔者认为,英国在治理雾霾之前,首先对雾霾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认识,也就是英国政府不急于盲目采取措施治理雾霾,而是针对本国雾霾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之后才有针对性的通过法律、经济、科技等各种手段多管齐下治理雾霾,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所以,我国现在也不应该盲目的采取各种措施治理雾霾,因为找不到病根,乱下药不仅不会有效果,甚至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幸运的是我国现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前些天看了一篇报道,在这篇报道中82岁的中国工程院士,我国著名环境科学专家唐孝炎谈了他对我国雾霾产生原因的看法,唐院士说:“我们对雾霾成因的研究中对VOC(挥发性有机物)的重视还不够。排放进大气的VOC和氮氧化物是使大气氧化性增强的关键物质,由于他们的非线性关系,地区不同两者作用的比值也会有所不同。比如,曾有研究指出,北京城区的大气氧化性的增强,VOC的作用甚至大于氮氧化物,而郊区则相反。VOC是碳氢的结合体,它的产生相当大部分和燃烧有关,可以说任何燃烧都会产生VOC,所以跟能源的使用密切相关,煤炭、石油、天然气里面都存在有机质,炼油、化工都是排放大户,甚至秸秆燃烧、使用涂料和餐饮等也产生VOC。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煤炭燃烧是霾形成的主因,忽视化工产生的污染,关注的重点主要是烟尘和二氧化硫,忽略了氮氧化物和VOC,如果认识清晰起来,天然气不能算是清洁能源。”唐院士对我国雾霾成因的看法,有理有据,且观点独特,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他还强调:“别小看餐饮一条街,VOC多,二氧化硫也高,氮氧化物也高,所以说能源利用的问题很复杂。特别是对于北方城市,冬季采暖的散煤燃烧问题,采暖地区郊区每年冬天用掉的散煤如何管?有的政府不管这些小的,只管电厂大锅炉还有冶金等这些重点源。散煤燃烧,分散污染非常严重。所以我觉得能源革命里面生产和消费都要有,要注意这些小的以前没注意的东西。”唐老先生的目光很敏锐,他看到了我们政府没有看到的地方,找到了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地方,这对政府进一步治理雾霾会产生很强的借鉴意义。当然,光靠一个唐院士是不可能把雾霾产生原因完全分析清楚的,我们还需要更多专家、更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当我们把造成我国各地雾霾产生的原因分析清楚的时候,我们才能更有信心,更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去治理雾霾,否则只能是“病急乱投医,下药不对症”,消耗了大量人、财、物资源,却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

所以,针对雾霾而掀起的这场大气环境保卫战既是一场持久战,也是一场科学战,它不仅需要政府联合社会组织并动员普通百姓一起投入到治理雾霾的实践中,更需要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态度对雾霾的成因和治理进行严密的分析,对症下药。有人说,英国治理雾霾用了30多年,美国洛杉矶治理雾霾用了将近50年,中国的雾霾治理最起码需要60年甚至更多。这种预测到底准不准确我们姑且不讨论,但是因为雾霾的存在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所以我们必须即刻就树立起一种意识,一种坚决要把雾霾赶出中国的意识,不论是政府、企业,还是个人,我们都应该将“绿色发展”的理念植入到自己的大脑中,政府在做决策时不能不考虑环境保护,企业在做投资项目时不能不考虑环境保护,个人在工作生活中不能不考虑环境保护,只有全社会携起手来共同努力,雾霾这个白色幽灵才会被驱散。

还是想引用唐院士在采访中举到的一个例子来作为本文的结尾,他举了巴西一个环保城市的例子,唐院士说:“他们市长在规划城市的时候就设计了专门的马路通道,其宽度只允许一个大巴车来一个大巴车去,双向车道,金融机构、政府机关、企业总部等只允许建设在这条主路及辅路旁。这条路只能通行公共汽车,所有轻型汽车来了只能停在郊区或大道旁,然后人们换坐公交车进城。另外他们为了使空气流通好,在主路两旁的房子是较低矮的,高楼都建在后面,不在汽车最密集的地方。这个城市有220万居民,公交使用占70%以上,这种状态从上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直执行,已经几十年了,城市环境比里约和圣保罗等还清洁。”

看看,从上世纪60年代一直坚持到现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就是一种打持久战的精神,我们要想让北京、让中国各个城市的上空重现蓝天白云,就要像巴西的这个环保城市一样,从理念、行动上下功夫,并不断坚持下去!


(作者:三问 责任编辑、校对:燕阳)

1.《参考消息》网络版,网址:http://www.cankaoxiaoxi.com/waimeishuo/kongqiwuran/

2.工程院院士唐孝炎:雾霾产生的真正原因.《深度能源观察》,马建胜,2014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