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会文化历史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我的死亡日记——白鳍豚
2017/2/3 11:45:00 本站

我的死亡日记——白鳍豚



2007.08.08 星期三 阴

我叫琪琪,或许,我是这世界上最后一只白鳍豚了,我很孤独。今天,《皇家协会生物信笺》发表报告,将我的种群评定为“功能性灭绝”。不,我们的种群没有灭绝,我还活着!但…差不多了。我,还能活多久?

一个星期前,哥哥也走了。他去为我找食物,却不小心喝了化工厂排出的水,一种绿色的水。哥哥,我好饿。我去哪里能找到吃的?到处都是螺旋桨,我的肚子不小心被刮伤了,好疼。

我没见过爸爸妈妈,从我记事起,就是哥哥带着我去长江的浅滩里找食物。哥哥说,爸爸妈妈被人类抓走了。他们把我们称为保护动物,为什么还有人要吃我们?

我该去哪里?我好害怕,也很孤单。哥哥,你说你会去天堂。可是天堂在哪里,那里有吃不完的鱼儿吗?那里没有绿色的水吧?那里没有这么多螺旋桨吧?哥哥,我好想你。如果我也死了,或许这个世上就没人记得我们白鳍豚,曾经出现过了。

好困,我想睡一觉了。或许在梦里,我能梦见哥哥,还有我那未曾谋面的爸爸妈妈,还有吃不完的鱼儿。

我不知道人类到底有多了解我们,但是我们却一直希望和人类成为好朋友。

我们的大名叫白鳍豚,但同时白鱀鲸、白鱀、白旗、白鳍、白夹、江马、青鱀、扬子江豚及长江豚等也都是我们的名字,我们是一种淡水鲸类白鳍豚科动物,仅生活在中国长江中下流域,是白鳍豚科中唯一的独特物种,到了20世纪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2002年估计已不足50头。

首先让我来介绍一下我们白鳍豚的生理构造吧。在外形上,我们的身体大致呈流线型,躯干部分为纺锤状。成年以后我们的体长大约1.4至2.5米,体重则大约135至230公斤。我们的皮肤光滑且富有弹性,作用与竞赛式泳衣的尼龙织料相同。能够减少在水中快速游动时,身躯周围产生的湍流。我们的尾鳍分为两叉,扁平宽阔且与水面平行,上下摆动时可以推动身躯前进。而两侧的胸鳍呈扁平的手掌状。背中部长出的背鳍则是一个低矮的等腰三角形。

在体色上,小时候我们的体色略深,长大成年后我们一般背面呈浅青灰色,腹面呈洁白色。水平伸展的鳍肢和尾鳍上下两面分别与背面和腹面同色,这样的颜色分布恰好与环境颜色相符。当由水面上向下看时,背部的青灰色和江水混为一体。当由水面下向上看时,白色的腹部和水面反射的强光颜色相近。这种使其他动物难以辨认的体色称为反荫蔽保护色,使得我们在接近敌害或猎物时能够不被察觉。

人类之所以把我们称为海洋精灵,是因为我们的大脑面积要比海豚的大。大脑的重量约占总体重的0.5%。甚至某些人类学者认为我们比黑猩猩或长臂猿还要聪明。

作为哺乳动物,我们与人类一样需要给身体中的血液不停地供给氧气。在水中生活的鲸目水生不如同陆地哺乳动物可以由小脑控制不自主呼吸,我们所有的呼吸均是需大脑反应的自主呼吸。因此呼吸时必须在神志清醒的状态下进行。

我想人类一定对我们的生活习性还不了解吧。

我们白鳍豚生性胆小,很容易受到惊吓,一般都会远离船只,人类很难接近,加之我们种群数量很少,活动区域较为广阔,所以在野生状态下对我们生活习性的研究十分有限。

我们一般为群居,但群居特性远不及与其同属鲸目的海豚明显,单个种群数量一般在3至4头左右,多可达9至16头,但也经常发现个别白鳍豚单独行动。我们在群居时一般有一只成年或老年的大个体豚引路,中间是幼豚,后面是青壮年豚。大家经常活动于河流交汇处,尤其喜欢在河流冲积的浅滩区活动,常与江豚一起嬉戏。同其他江豚一样,白我们一般主要在白天活动,尤其以清晨和午后最为活跃,经常是好多个白鳍豚排成一线,在浅水中以每隔10秒至30秒的间隔频频出水换气,急速前进,最快可达每小时80千米。其他时间里,我们相对安静,一般常在深水中缓慢游动,换气的时间间隔也随之变长,最长可达200秒。在夜间,我们经常会栖息于深水的漩涡中休息,有时会持续在同一地点长达5至6小时。

我们虽然长得可爱善良,但我们是食肉动物,一般会捕食长江中下流域中的多种淡水鱼类,以体长不超过6.5厘米的小鱼为主,主要对象为草鱼、青鱼、鳙鱼和鲢鱼。群居时我们会集体捕食。

在繁殖上,我们与哺乳动物一样,是胎生。寿命大约30岁。我们的自然繁殖率比鲸目的其他物种还要低。野生状态下,成年白鳍豚雌雄比例为1:1。雌性只有30%个体成熟,成熟个体中只有30%能怀孕。雌性怀孕会持续10至12个月,每胎生下一仔,但偶尔会有双胞胎。新生下来的我们一般体长80至90厘米,体色要比成熟的豚体体色深。主要依靠母亲带游。母亲长有乳裂,哺乳时乳房从乳裂中伸出。我们会被母亲哺乳8至20月。

为什么说我们是极其濒危的物种呢?这绝不是危言耸听!首先请大家看一下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们数量不断减少的现实吧!

1970年代: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我们物种列为“数据缺乏(DD)”状态;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保护单位将我们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成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1983年:立法规定狩猎我们乃违法;

1984年:对我们的保护工作被中国各大报刊刊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重视,因而得到了“水中珍兽”的美称;

1986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300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我们这一物种改为“濒危(EN)”状态;

1990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200头;

199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我们提升为“极危(CR)”状态;

1997年:年度考察中发现23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50头;

1998年:年度考察中所发现的数量只剩7头,宏观估计总数不及15头;

2004年:人类在长江南京段发现了一头因搁浅而死亡的白鳍豚,这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我们;

2006年12月4日:为时六周的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结束,人类没有发现我们的任何踪迹;

2006年12月13日:参与2006年度长江淡水豚类考察的专家们宣布我们这个物种可能已经灭绝,即使还有少数个体存在,也不能保持种群成功地繁衍。

实际上现在究竟我们还有多少同伴存活已经很难估计了,但你们人类一般认为我们已经灭绝,或仅仅有数只个体存活,我们已经成为名符其实的最为濒危的物种之一。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断减少,以至于濒临灭绝呢?原因主要有我们自身繁殖能力较差和长江流域人类活动较多两个方面。我们所属的鲸目水生多数早在数万年前迁入海洋的咸水中生存去了,停留在地球各地的淡水流域中生存的鲸目淡水豚类种群数均小,其中至今剩余的五种淡水豚均是濒危物种。此外,我们白鳍豚的遗传多样性非常低,这也加剧了灭绝的速度。

由于人类围湖造田减少了湖泊面积,修坝阻隔了鱼类江湖间洄游,以及长江水污染的加剧,长江里许多被我们食取的鱼类严重不足,破坏了我们的生存空间,对我们整个种群生存产生了严重威胁。

更严重的是,长江流域的人类的捕鱼也导致了我们的死亡。成年后的我们身躯大,入了渔民为捕捞江中小鱼而设下的渔网,就会不断地挣扎,使渔网乱杂,很难再及时从渔网中救出。还有不少渔民为了增加捕获量而采用违法式的捕鱼方法,如迷魂阵、电打鱼,偶尔我们会不幸落于网中死去,这对我们豚群有着直接的伤害。

我们生存在长江中,长江之上过度繁忙的水上运输、河水的严重污染以及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都在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尤其是各种人类活动造成的噪音污染,对依靠声纳系统进行辨别定位的我们更是有很大的影响,许多兄弟姐妹更是葬身于轮船的螺旋桨。

人类把我们称为“水中珍兽”,不仅仅是因为我们数量稀少,更是因为我们的聪明与可爱,在您们人类的古代文学中,我们常常当作美丽善良的象征。例如清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慕生与白秋练相爱的故事,其中白秋练就是由白鱼精所变成的女子,心地善良。白秋练就是我们的化身。

可是,说什么都晚了。晚安,世界,也不知,我是否还有明日。

(编辑整理:阙人超 燕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