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合作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子采访绿会:公民科学与中国公民社会的未来
2019/7/28 21:35: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近日,绿会代表受邀参加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的硕士学生项目的采访,此研究项目旨在探讨公民科学,及如何利用公民科学推动中国公民的环保行为。


绿会代表表示,公民科学是一项既能促进科学生产的创新又可以降低成本的模式。举个例子来说,众所周知,白鳍豚在2007年被中外科学家宣布为功能性灭绝,曾有大批专家学者组织考察活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但仍一无所获,但是公民科学家的努力使其免于被宣布为灭绝。中国绿发会近几年连续鼓励公民科学家们寻证,EPNF启动了名为“渡江侦察鱀”的白鱀豚公民科学家寻证项目,邀请摄影爱好者、渔民、科考爱好者、学生、志愿者等共同守望、寻觅长江女神——白鱀豚的踪迹。公民科学家们于2018年4月份拍摄到了白鱀豚的有效影像,贡献和效率是很明显的。


当被问到为什么各种文件常常提到“公众参与”,却很少谈到“公民科学”的时候,绿会代表表示:“公民科学”一词在中国没有被广泛使用,但这不代表公民科学的形式没有存在。实际上,“公民科学”距离被广泛接受只是时间的问题,从一个不太使用的术语到流行,需要的是时间。过去由于长期的封建社会的臣民教育的影响,国人的公民意识较薄弱。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开始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显著的进步。1985年8月,中央发出《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中学政治课从此改为“思想政治课”,中国共有七套教材陆续版,其中面向初中一年级的课程为《公民》。由于初中教育是中国大陆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那时起,中国大陆的公民意识开始逐渐普及开来。当前公民科学的发展在中国有很大的潜力,也备受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重视。2016年2月2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中将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写入发展的第二阶段。


(此文根据受访者提供的材料进行整理。)

文/Emily  核/绿茵  编/Ap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