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交流合作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国际专家与绿会在涉禽类候鸟的保护领域分享世界最新研究成果
2018/1/17 20:46: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2018新年伊始,绿会正在开展“新春寻鸨”活动。绿会好友Mimi Kessler博士最近在《国家地理》杂志发表一篇有关各国保护大鸨的文章,其中提到绿会对大鸨保护的不懈努力和突出贡献。她提到:“亚洲大鸨包含两个亚种的种群。绿会是中国领先的环保组织,计划填补这一空白”。绿会秘书长承诺:“我们计划在中国保护这种稀有鸟类,并与在栖息地范围内的国家组织合作”。(见下图)

微信图片_20180117153245.jpg

因此,刚在本月13日成功收官的首季“新春寻鸨”活动,就是绿会按照计划协调进行的大鸨越冬地调查。目的为确定大鸨越冬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加强大鸨野外救助工作能力,在辽宁、河北、山西、河南、山东、陕西、江西、湖北等省调查大鸨越冬种群数量和分布范围。目前,我国境内的大鸨区域分布图已被积极参与的各个爱心组织、志愿者和社会公众所认领,他们为大鸨冬季种群数量与分布提供了精确的数据支撑!(见下图,在中国已有大鸨普通亚种分布记录的地区,用黄色标注。)

微信图片_20180117153251.jpg

绿会坚持不懈地开展针对分布我国境内的珍稀迁徙鸟类(候鸟)研究保护工作。据此,特分享最近绿会的高级顾问杜晖贤(Fred Dubee)教授的几篇国际上科研最前端的有关就候鸟基因图谱的最新研究成果趣文,包括了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最新研究成果:

《候鸟能否幸免于快速的气候变化?答案可能在于它们的基因》

候鸟可以预测自己的未来, 这种水晶球状的指示器可以在其基因中找到。

近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 热带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发现, 北美黄林莺中的某些遗传特征可以用来衡量它们跟上气候变化的步伐。所有的动物都在进化和适应,但是用基因组学来发现那些最适合未来气候生存的动物,可以帮助保护主义者们从现在来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

微信图片_20180117153256.jpg

(北美黄林莺)

科学家们做了什么?

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生物学家Rachael Bay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北美黄林莺活跃的地理范围内采集由博物馆藏品和研究者提供的血液与组织样本。这些样本包含了跨越北美的各种栖息地。他们分析了北美黄林莺的DNA,看看其遗传特征与地理位置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们发现了什么?

研究小组发现,有些基因和北美黄林莺的栖息地联系密切,而有些基因则没有,这是其适应性的关键因素。例如美国西海岸黄莺的分布,从南加州的干燥到西北部的潮湿,这些地带具有广泛的降水量。科学家观察到潮湿气候地段北美黄林莺的基因特征不存在于干燥气候地段的相同物种,这表明降水与基因变异之间存在联系。换言之,某些基因图谱与地域相匹配。那就是问题所在。科学家发现许多北美黄林莺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近年来,一些种群的数量减少速度比其它种群快,因为他们的基因谱要求巨大的转变才能跟上。科学家将这些种群描述为具有高度“基因脆弱性”。降水后的温度对北美黄林莺的基因影响最大。而除降水外的其它因素(如海拔和景观植被)似乎并不与遗传有关。

为什么这很重要?

当前在为鸟类提供保护时,考虑到环境因素,如树木资源的丧失,来决定其最佳的栖息地。但科学家说,利用基因组的脆弱性来预测物种对气候变化的适应,可以对保护措施进行调整。因为“在当下尝试对调整的预测对我们正在与气候变化的斗争非常重要。”

详见《科学》杂志 2018年1月5日: Vol. 359, 第6371期, 第83-86页。

原文链接:

http://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59/6371/83

编译/牛静美  审/Shuya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