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中华穿山甲、白鱀豚、大鸨数据录入GBIF,成为该平台三物种最新数据
2018/7/11 22:37: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7月10日,由绿会主办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GBIF)“十亿数据”暨中国濒危物种(中华穿山甲、白鱀豚)信息录入成果发布会在京举办。GBIF执行秘书长Donald Hobern先生、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博士分别就GBIF最新数据成果和中国在中华穿山甲、白鱀豚、大鸨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在GBIF的数据录入最新情况进行了成果发布。绿会顾问、中科院Alice Hughes教授也就中国参加GBIF的重要意义进行发言。本次会议由绿会副秘书长马勇主持。

作为目前全球数据量最大和影响最大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网络,成立于2001年的GBIF在生物多样性信息学领域具有重要地位。发布会上,Donald Hobern首先在会上发布了GBIF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数据突破10亿的最新消息。

4.png

GBIF就数据总量突破10亿发布中文版消息庆祝,来源:GBIF

5.jpg

Donald Hobern表示,GBIF平台的这一数据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意味着一项重大的集体成就,并通过GBIF网络实现了一个目标,那就是一个由出自123个国家的1200多个公共和私人机构共同构成的多元化合作伙伴关系。并且,GBIF的全球指数和基础研究设施还能够随时随地为所有人免费提供关于地球上生物相关地点和时间的数据,从而促进生物多样性科研、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6.jpg

10亿条真实可靠的大数据提供,可以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有效参考,并形成一个动态网络免费向全球用户开放,这将极大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也有助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有效推进。

周晋峰对Donald Hobern在中国进行10亿数据突破的新闻发布表示感谢,并感谢GBIF平台在首页展示绿会提交的中华穿山甲最新数据。同时特别感谢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的马克平秘书长为绿会作为GBIF的数据发布单位提供背书文件(endorsement)。他表示:现在我们向GBIF提交了中国穿山甲、白鱀豚、大鸨的最新数据。没有核心的野生物种的数据,我们就没有办法进行更有效的保护。所以数据的采集和录入是非常重要的。接下来,我们希望通过“公民科学家”项目让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数据能够更多更好的录入到GBIF平台,也希望GBIF能够在中国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提供数据支撑,这也是对习近平总书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践行。

7.jpg

会上,绿会工作人员就中华穿山甲、白鱀豚、大鸨在GBIF的数据发布情况和相关工作做了进一步的详细介绍。此次绿会通过中国GBIF系统(WWW.GBIFCHINA.ORG)录入的是今年4月18日绿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考察团队焦少文拍摄的白鱀豚的相关数据信息,这是自2007年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后,时隔十二年再次获得有效的白鱀豚影像资料和观测数据。据了解,GBIF上一次录入的白鱀豚数据,是1921年12月份关于白鱀豚标本的一则数据。同时,绿会也注意到,凝聚着中国人民深厚感情的白鱀豚淇淇的信息尚未录入到GBIF系统中,接下来,绿会考虑将这一空缺填补。

同时,绿会还通过GBIF二级平台www.inaturalist.org,提交了中华穿山甲和大鸨的最新数据,这也是绿会在GBIF发布“公民科学家”项目首轮数据成果。

作为GBIF平台最新的中华穿山甲数据,绿会给这只幸运的穿山甲命名为“奇奇”。5月29日凌晨,江西赣州宁都县的两名90后青年发现一只受伤的奇奇,并及时向当地森林公安报案,经救治后,顺利放归野外。中华穿山甲是极危物种,曾在中国野外常见,但近20年却已经难觅踪迹,如再不抓紧保护,极有可能成为全球首个灭亡的穿山甲品种。这是绿会首次向GBIF提交中华穿山甲相关数据,希望藉此引起更多国内外公众对中华穿山甲的关注。本次奇奇的数据录入距GBIF上一次中华穿山甲的数据间隔了34年,上一次录入的数据记载了一只1984年发现的穿山甲死亡个体。

在大鸨方面,GBIF数据量比较丰富,但来源于中国的数据还比较少,主要为分布在欧亚大陆的欧洲指名亚种数据,由于在亚洲境内栖息繁衍的大鸨东方亚种全球数量不足千只,数量极为稀少,相关观测记录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蒙古和俄罗斯远东,其中国内观测记录有65条,最新数据是2016年提交的。此次绿会通过www.inaturalist.org提交数据来源于2018年1月13日绿会组织的“新春寻鸨”活动,通过在北方六省同步观测,科学有效的记录到了394只大鸨的最新数据。这也是绿会发动“公民科学家”参与生物多样性观测及数据记录的成功范例。

绿会希望通过本次成果发布会,让中国传统物种中华穿山甲、中国特有物种白鱀豚、主要在中国繁衍栖息的大鸨东方亚种,这三种来自陆地、水域、天空的三种极为濒危的野生物种情况,向全球做一个数据展示,这是近年来中国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公益组织、公民科学家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果,也是中国深度参与世界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

中科院教授Alice Hughes也长期在野外开展数据收集工作,她向与会嘉宾介绍了在中国开展野生动物数据调查的近期成果,并表示现在GBIF平台数据大多来自于欧美国家,作为生物多样性大国的中国的数据还比较少,因此中国加入GBIF并加强数据发布,是具有非常重要意义的。

通过此次成果发布,GBIF和绿会相信,GBIF平台将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中国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共享,这有助于推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的实现,也将为2020年在中国召开《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届缔约方大会(COP15)奠定良好基础。

会上,绿会还与北京爱鸟国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该公司将通过所开发的“爱鸟”app平台充分参与野生动物特别是鸟类的数据收集与贡献,深度参与绿会“公民科学家”项目。

最后,感谢参与本次成果发布会的各重要媒体平台的朋友,希望通过他们的报道,加速GBIF平台在中国的应用和推广,也让更多的公民科学家加入到数据共享中来,从而带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快速推进。

文/Tammy  审/Shuya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