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同理心是生命关怀教育的培养重点,与动物相处为何如此重要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
2022/10/12 15:41:00 本站

什么是生命关怀的心智模式?概括来说,就是:生态文明新时代,展望共同幸福,我们需要持续不断的发展万有相通的“天人合一”观,对万事万物之间关系的科学探索,感受及意识到人的自身善即“作为生命之网的一份子,与动物、植物等各种生命共生共荣于地球之上”,并将之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的“关怀行动”。


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主办的《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五期在线上平台成功举办。本期呦呦鹿鸣邀请到张媛媛、马翰林、苏佩芬三位老师作为嘉宾,就三位共同编著的《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一书进行访谈。


同理心是生命关怀教育的培养重点,与动物相处为何如此重要.png


同理心是生命关怀教育的培养重点,在书中有大量动物的案例,其中介绍了这些案例对于同理心发展的重要之处,并鼓励大家对此关注。全人发展、共同体发展以及同理心发展有什么关系吗?同理心是生命关怀教育的培养重点,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


▲苏佩芬老师:


我和很多家长和老师们沟通的时候,也提到为什么很多案例都用动物。我在国内教育的课程中发现,我们对动物的情感,和动物之间的互动是比较限制的。西方上百年的文化中都有出现伴侣动物,孩子从小生长的过程中接触到很多的动物,动物是他们学习的一个榜样。比如养小宠物的时候,例如仓鼠、黄金鼠、猫、狗,父母可以借用这些动物教孩子什么叫做“情感”,什么叫做“压力”,什么叫做“需求”。


对一个孩子来讲,很多东西没办法去具体表达,一个3岁的孩子不会说头疼、生病,他就会哭,因为他不知道什么是头疼,没办法了解什么叫做“悲伤”。相对于动物的情绪,例如仓鼠每天晚上跳得很高兴,因为它在活动时间可以去玩了。为什么仓鼠白天睡觉晚上特别的活跃,这就可以和孩子解释“作息”,仓鼠和孩子一样,宝宝你现在要睡觉了,他就会理解我的动物要睡觉,我也应该要睡觉。


很多这种所谓的条例、约定,约定俗成的概念通过用动物来教孩子,孩子因为有这个模式,可以看得懂、听的懂。否则和他讲压力很大,孩子没办法知道什么叫“压力”。但是用动物可以解释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像太小的孩子不会讲肚子饿,吃饭时间到了就会哭。而猫饿的时候,就坐下来等你给食物,不给食物就叫得很凶,就像孩子一样,所以动物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学习的榜样。


行动亚洲生命关怀教育的课程为什么用这么多的动物案例,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天生喜欢动物,孩子天生对动物很有怜悯心,有与生而来的感情,不是我们强制的。怎么样善用这些基础,让孩子知道什么是责任感,什么叫安全相处,什么叫同理心,这些都是可以在和动物的相处甚至是观察中能够界定的,实践是最有效的方式。


▲张媛媛老师:


在做生命关怀教育开发与实践之前,我其实一直在企业里面做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核心就是人的成长,培养有能力的人用产品用服务去服务客户,而产品和服务的创新方向就是去解决客户的痛点。有同理心才能发现客户痛点。同时,在企业内部,员工与员工之间的关系,内部供应链的协作,都涉及理解对方,以及能够将自己做的事情成为利于协作者做事的基础。在十多年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对于SOP操作流程的优化,合作共建的关键要素同理心发展是难点。


我非常赞同佩芬老师所说的动物在生命关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动物的人,想要理解生命以及活出生命的意义,发展生命关怀的心智模式有三重含义:


首先要能够理解生命的共性,也就是认识到生命拥有三种关系能力主动对周围开放并接受其影响的能力;从自己所吸收的东西中创造自己的能力;通过首先受其影响的方式来影响周围的人的那种能力。


其次,要能够认识到心智的多样性:不同的个体即便面对相同的事物,也可能因为各自不同的心智模式而捕捉或者说注意到不同的信息。会给出不同的描述,做不同的解释和行动。人际的鸿沟往往是这些差异导致的,我们在教育当中,必须要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怎么样教会学生,教会他人弥合差异(Bridging Difference),这并非易事。


中国有一词叫求同存异,你求什么,同是要求大家都要有一样的观点吗?这个同是指什么同?这是非常重要的探讨,大自然中生物多样性提供给学生认知多样性的机会和内容。陶行知曾写过一首白话诗——“宇宙为学校,自然是吾师。众生皆同学,书呆不在兹。”——意思就是,把学校、社会和自然联合在一起,学校的范围广而且大,大自然也是我们的先生,大家互相学习,不做书呆子。


孩子们透过生物多样性,去认知不同物种不同的习性意味着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方式不一样,但需要的满足最终指向的是健康幸福。这就是我想说的发展生命关怀的心智模式的第三个重要意义:认识到心智模式总是服务于个体的总体目标——幸福美好。


心智的目标:评估行为带来的“价值”,做恰好的选择。什么是恰好的?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美好的标准依据于他们对此的认知及关系能力的限制。


教育家陶行知特别提醒,“我们教小孩子能仁慈,知道爱惜生物,这点很紧要。达尔文研究生物学,他也不轻易杀死生物。”在生物学教育中要注意“不应当把它处死做标本,把活的东西弄死,太残忍,增长儿童残酷的心理,这是不行的。”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希望带给老师和家长们一个洞见。孩子们在大自然当中不仅透过观察学习,他们的决策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包括,如何用关怀的行为去善待大自然当中的不同的动物,过程中,孩子们会得到有意义社会的成就感,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比如,在生命关怀教育小学课程会讨论:流浪猫数量增加了,是什么原因?它会对不同的人带来不同的影响,那怎么办?流浪狗的问题、农场动物的问题、野生动物的问题,甚至实验动物的问题,就发生在我们的生活中,教育不是直接去解释什么是“好”什么是“坏”,而是让孩子们去发现,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他们发展生命关怀的心智模式,包括分析智力、情感智力、道德智力和系统智力四大块。动物相关、生态相关的学习是系统智力发展重要。


▲马翰林老师:


苏老师和张老师讲的很全了,我只补充一点。从学术或者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生命关怀为什么和动物有不解之缘。生命关怀教育并不是无源之水,换句话说在历史上有前人的理论或者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教育体系对我们是有借鉴的。有一种教育叫“仁爱教育”, 在英国维多利亚那个时代就开始有了。那个时候仁爱教育可以指对人的仁爱,也可以指对别的对象。仁爱教育的核心是希望把人身上的残忍心通过教化的方式去掉 ,从反面讲就是让他同理心更好,让他的残忍心变少,变得更仁爱。


后来为什么侧重点落到动物身上,原因很简单,人与人之间的残忍性在和平的正常时代不是很容易表达,因为人间有道德,有法律去制约这残忍性。而人与动物之间没有这些东西的约束,虽然现在逐渐也有了,但是那个时候才刚刚开始,动物福利运动在英国那个年代才刚起步。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一个对你的行为没有约束的对象身上,还能够保持对它的一种同理心,这是一种道德教育的预期。这个并不是因为外力制约你或者强迫你而导致的,而是真的从内心深处你的残忍心被你压制住了。这也是教育的目的。如果说只要依靠外力,那去立法就好,就不需要教育了。教育的目的是潜移默化的让人们慢慢树立观念、养成习惯。而动物显然是很好的一种尺子或者标杆。


动物和自然不一样在于有感受能力,能够表达痛苦,很多心智的能力或者心智表达和人是有类似性。虽然比不上人,但是它们能够表达。尤其是一些家养、伴侣动物可以表达它的喜怒哀乐。这种对象在很大程度上已经符合了一个智慧生物或者类似人最低的标准,如果你对动物有一种同理心,慢慢培养去掉残忍心,最后就比较容易把这种同理心转接到人身上。


这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尤其是对于小孩,小朋友,他们和动物的交互是更加容易的,而且他的心智和成人的距离和与动物的距离比起来差距还不是那么大的。尤其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我们知道有些狗的智商相当于2、3岁的小孩,它会是一种很好的同理心施展的对象。以上是从古典的角度来讲,但是从现代角度来讲,生命关怀教育包括全人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下面的解释就是刚才二位老师所讲的,我也非常同意。我们现在人类生活的环境,动物生活的处境也和以前不太一样。以前的动物还有比较广泛的生存区域,比如说以前还有大量的野地、农田,现在城市已经无限的扩张,小朋友看到更多是指流浪动物、家养伴侣动物。


这个时候在教育使用的案例就会有所变化,我们要有一定的平衡,不像以前更多指的是农场动物的问题,当然这也要区分来讲,主要是看教育对象。我们的教育对象主要是在城市当中,我们会涉及到一些城市当中的流浪动物以及伴侣动物。伴侣动物现在是非常显著的社会现象,几乎家家都养狗养猫。有了这种现状,我们使用大量的动物案例也是无可厚非,非常自然。我知道每个家庭都有爱,但如何把这个关系利用起来教导我们的孩子,也需要一种好的思路来指引。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公益对话系列节目旨在推动全球建设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教育帮助人构建四种关系:即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其他生物、人与自然界。生命关怀教育的一层意义在于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而是让我们从生命的角度理解这个星球上的每一个物种,理解共同体。中国绿发会希望通过此次访谈,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生命关怀教育的重要性,察觉生命的成长与世界的发展之间的关系生成之美。


直播回放地址:

https://live.baidu.com/m/media/pclive/pchome/live.html?room_id=7660891927&source=h5pre


文/Sara 审/Maggie 编/angel


往期回顾

生命关怀教育对全人发展和共同体发展的意义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五期)

探讨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五期成功举办

直播倒计时!张媛媛做客呦呦鹿鸣专家访谈 | 基于心智模式改善的生命关怀教育

美国大沼泽地国家公园首席科学家做客“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谈” | 湿地恢复经验对话

2000多人次在线参与并关注地膜管理和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三期成功举办

◆“聚焦地膜管理和土壤微塑料污染问题”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三期)5月10日开讲

◆张淼:塑料填埋焚烧的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

◆上海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张淼:可降解塑料在环境中的表现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

◆上海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张淼女士谈可降解塑料应用领域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二期)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二期成功举办:可降解塑料,难题如何解?

“可降解塑料,难题如何解?”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二期)4月8日下午开启对话

“减塑捡塑”顾问杨长江:从世界银行的报道谈垃圾焚烧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对话

北京市民王鲁海做客“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对北京城市管理者的期许

我们为什么要“呦呦鹿鸣”?周晋峰:替自然发声,替人民群众发声,建设美丽中国

杨长江与周晋峰对话“呦呦鹿鸣”:日常生活中的塑料总量、如何有效的分类和促进回收利用

“减塑捡塑”顾问杨长江:如何看待塑料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一期)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一期成功举办,聚焦塑料污染控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周晋峰致辞“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减少塑料污染,我们一直在努力

“减塑捡塑”杨长江:生活垃圾中塑料回收的可行商业模式|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

北京市民王鲁海:如何看待塑料污染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一期)

关注塑料污染控制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 呦呦鹿鸣——绿会专家访谈(第一期)3月18日正式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