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周晋峰致辞《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2022/1/9 8:18:00 本站

2022年1月5日,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主办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于线上召开。开幕式上,绿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周晋峰博士进行了开场致辞。在发言中,他指出了本次会议召开的意义及其希望达成的目标,并对未来全球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给出了几点建议。绿会国际部现特将其发言整理分享如下,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周晋峰致辞《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png

为什么我们要开这个会?通过开这个会,我们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作为国家一级学会,我们肩负着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的重任。怎么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我们如何参与?什么才叫参与了?全球今天最重要的环境治理工作和目标是什么?


首先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本次会议不是一个简单的专业会议,并非为了展示科学论文,科学研究是重要的,但我们的第一目标是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我们渴望收到多样化的意见,并在国际舞台上为这些意见发声。


云南昆明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所有缔约国正在讨论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它将设定我们未来10年以至于更长时间的生物多样性领域工作开展的方式,这个框架就是现在全球环境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


我们非常荣幸地拥有一个有效的团队,对CBD秘书处发布的框架草案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个重要的意见。


CBD秘书处原定于今年1月份召开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名额工作组会议,现在我们知道它有所推迟,但无论如何这是社会团体对该框架建言献策的最后窗口,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个时间节点来召开本次会议。我们希望通过这次会议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呢?把重要的行业内及学术圈里的观点和思想反映给CBD秘书处,反映给COP15即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筹备委员会,让他们来考量是否接受。我相信,我们的工作一定会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未来产生重大的影响。


为什么有这样的自信呢?大约在两年多以前,也是我们的团队,在研究之后给CBD写了一封信,提请他们将COP15的主题拟定为“生态文明”。当时很多人给我们泼冷水,很多人觉得不可能,但事实上,“生态文明”真的成为了COP15的主题,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觉得生态文明还没有真正地贯彻到 COP15的这些准备文件之中。


所以我们就循着生态文明的思想,循着COP15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草案,提出了如下的一些意见,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发表各自的真知灼见,希望大家跟我们共同签署建议。绿会此前已经安排了欧洲办事处的同事现场参会,并表达了我们的意见。


我们的几个初步意见如下:


第一个是加强对干旱区的关注。


我们这次的会议副标题叫“干旱区”,主标题叫“国际生物多样性会议”。为什么选择干旱区?现在人们有一个很大的误解,觉得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点。当然这个没有错,我们发现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提了太平洋岛国,但没有提干旱区。生态文明思想中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沙”字从生物多样性角度去看,应该怎么理解?过去工业文明遗留的思想,大量强调濒危物种,大量强调生物多样性丰富地区,而他们提的生物多样性往往讲的是物种多样性。这些地区对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仅仅保护这些地区是远远不够的。举两个例子,一个是沙漠飞蝗,在沙漠地区蝗虫大规模的爆发、生物转型,可能会对整个人类产生影响,世界粮食价格会由此产生波动,对受灾地区、贫困地区人民的生活带来重大的冲击。然而现实是,我们有没有充分重视这些地区的生物转型。毫无疑问的,这是需要我们加强的。第二个例子,中东呼吸综合症,包括今天我们的新冠疫情在内,都和人兽共染病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干旱区由于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崩溃,对局部地区人民的生活会带来重大的影响,同时对全球也会带来重大的影响。沙漠、干旱区、半干旱区、戈壁地区,这些常常不被科研和保护工作者关注的地区,它们都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民生,关系到全球。因此,这次会议的首要任务是希望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能够充分强调干旱区这样的生态脆弱区,强调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关系到当地人民的生死存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比如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未来支持发展中国家,当然要支持海岛国家,当然要支持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但是我们在做生物多样性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干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冰,都是生物多样性,都是我们今天应该重视的对象,这是我们要提的第一个建议。


第二个建议是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加入我们的邻里生物多性保护(BCON)概念。BCON是什么意思?COP15很多的社会组织和利益相关方提出来要设立30*30的保护区,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坚决支持,并会积极参与推动。扩大保护区面积,这是极其重要的,但又是远远不够的。据悉,两项德国的研究成果,其中一个花了9年的时间对欧洲的昆虫进行了研究,另外一个花了二十几年对德国保护区的昆虫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德国保护区内昆虫在二十几年的丧失率超过了70%多,这是非常触目惊心的。德国人做保护区,我相信是非常认真的,但是仅保护保护区内的生物是不可以的,动物是迁徙的,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地球是生命共同体,保护区内的生命,极大地受保护区外的人类的行为所影响。我不觉得是德国保护区内做错了什么,而是整个保护区外的环境出了问题。由此,我们提出了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iodiversity Conservation in Our Neighborhood, BCON)的概念,提出身边的保护、保护区以外的保护,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应该予以采纳。如果这次不成功,我们会持续地申请,我们相信这是迟早会被采纳的概念,因为只有人们的保护才是我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未来。


提到30*30,有人说我们不应该支持,我国政府不一定能做到。我认为我们一定能达到。绿会自己就有保护地体系,我们体系内的保护地,西至新疆东至上海,北至黑龙江南至海南,从陆海空占据了一个极大的面积,已经在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但是我们依旧要说,仅有保护区的保护是不够的。比方说我们的大鸨保护区,绿会设立了好几个,但是够了吗?这些鸟是会迁徙的,到冬天他们迁徙到黄河沿岸、河北、河南、安徽、陕西、山东,它们不知道哪里是保护区,唯有那些地方的人们把保护工作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大鸨才能真正被保护好。现在我们有了180多个保护地,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做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最近在杭州仓前街道做了一个非常认真的事——生物多样性调查,我们再次发现一个简单的事实,就是城市里没有做园林的一小块荒地,人们叫荒地或者荒野,实际上我们更愿意管它叫城市自然,那里的濒危物种,那里的物种丰度,那里的生物多样性系统,都是人工公园无法比拟的,是最宝贵的。最近欧洲一项报告说,人造的湿地,花7年、花17年的时间,比起自然的湿地,比起没有动过的荒地,仅有它的1/4的生态水平和生物多样性水平。城市中那一点点自然,就像北京的南苑和沙河,都在面临极大的工业文明的冲击,随时会变成公园,会变成城市绿地,这不是自然,如果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只能让我们与正确目标背道而驰。


第三个建议就是人民的参与,这一点在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强调得也还不够。以前的保护都是专家在做保护,专家和个别政府部门的保护是不够的。这一次的昆明会议,政府很多部门的专家在参与,领导也在参与,但是根本就不够。因为今天我们面临的危机是全体人类共同造成的,只有每一个人共同参与的改变,才能够让我们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提出来人本解决方案(HbS),唯有人民的全面参与才能带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


正如之前所说,CBD秘书处已经发出通知,原定于1月中旬举行的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不限名额工作组会议推迟了,这给了我们更多的时间,让我们共同唤醒更多的人。愿大家携起手来,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上述文字未经发言人核实,仅供参考。)



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以“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Post-2020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为主题,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first draft),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争取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本次会议选择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BD COP15)第一阶段会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六次缔约方大会(UNFCCC COP26)后,COP15第二阶段前举办,具有重要的时间节点意义。它的举办,对全世界干旱区在2020后,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应对气候变化,将起到关键性作用。


【绿讯】是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发挥智库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治理的最新的动态。译文仅供参考。


文/Maggie 审/Samantha 编/angel


往期回顾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及干旱区对话圆满收官

让·克劳德·尼贝勒作致辞发言 | “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在线召开

Jishnu Panamoly Ayyappan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田德欣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埃里克·索尔海姆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乔根·兰德斯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让·克劳德·尼贝勒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卢善龙将参加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并发表主旨演讲

萨拉·普拉托将参加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并发表主旨演讲

彭马田接受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会议邀请并将发表主旨演讲

让·克劳德·杜萨比马纳接受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会议邀请

意见及签名征集: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暨干旱区对话宣言草案

蒂尔洪·伊尔玛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王树东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蒋博雅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李迪华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维亚切斯拉夫·费特索夫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赵廷宁教授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健康的山地牧场是雪豹保护的关键 | 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山地生态系统

脆弱的干旱区生态系统 | 中国绿发会“干旱区对话”

构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干旱区对话”议程预告 | 中国绿发会

莫哈末·阿卡尔·阿什拉夫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詹姆斯·克雷布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里巴尔·阿萨德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气候变化与旱地土壤碳汇|干旱区对话:2020后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

黄文江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干旱区对话——2020后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会议筹备中 | 绿会国际部诚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