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及干旱区对话圆满收官
2022/1/8 9:46:00 本站

2022年1月5日至6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成功举办《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意见及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20多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参与了此次会议,从多个方面剖析干旱区面临的生物多样性丧失、气候变化等危机,共同寻求机遇与解决方案,共同推动全球干旱区的保护工作。


本次会议旨在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壹案文),探讨干旱区相关议题,并计划将会议成果及形成的宣言向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CBD)秘书处提交,力争通过此次会议和后续建言,将干旱区相关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


会议为期两天,共分为三大主题七个部分,累计89,371人次在线参会,有效地提升了公众对干旱区的认识。


开幕式


1. 周晋峰: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


“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民参与”。开篇阐述此次会议的目标,如何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以及现阶段全球生物多样性工作的重点。除了生态热点区,干旱区的生物多样性同等重要。保护应该是联动的,因为动物是迁徙的、会移动的。除了保护区的保护,还要加入邻里保护。只有全面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才会取得成功。最后他强调了环境治理中的人民参与,并指出生物多样性保护需要全民参与。


周晋峰-干旱区对话·.jpg


2. Jean Claude Knebeler: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顾问


“干旱区会议对实现生物多样性目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非凡”。首先阐述干旱区对地球、人类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随后指出召开此次会议的时机以及将干旱区相关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问题纳入《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对实现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意义。作为绿会的理事长顾问,他强调了国际合作在环境治理中的重要性,并希望通过本次会议,促成更多更长久的合作关系。


Jean Claude KNE.jpg


3. 里巴尔·阿萨德(Ribal al-Assad):伊曼基金会的创始人和主席,叙利亚民主与自由组织的创始人和理事


“中国是环境治理的引领者”。高度赞扬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治理方面引领能力。随后强调生物保护、干旱区的重要性。赞扬中国绿发会是中国环境事业的先行者和勇士,敢于挑战权威。呼吁更多的科技创新以加速全球绿色发展、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


里巴尔.jpg


主题一:《生物多样性公约》《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解读及干旱区与生物多样性现状


第一节:CBD《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解读及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现状


1. 胡丽诗(Alice Hughes):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景观生态学组首席研究员兼综合保护中心教授


强调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刻不容缓,解读《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指出需要提高该框架的责任感与透明度,且应该建立一个严谨的监督机制。随后重点阐述干旱区的重要性以及面临的威胁,例如,气候变化、保护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要让全世界与时俱进地更新其生物多样性目标,并不是保护哪一个地区,而是保护所有的生态系统,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应该被尊重和保护。


alice.jpg


2. Sergey Rybakov:全俄自然保护协会副主席


以环境污染与气候变化危机开篇,并指出这是人类受到的共同威胁。强调干旱区问题的严重性,并介绍了全俄自然保护协会的相关工作。表示在2030年前,人类需要实现的目标很多,需要领导力,需要审慎思考2030后要做什么,要让从联合国到人民群众明白气候变化、理解生物多样性丧失的现状。愿与全社会合作,为自然保护、荒漠化问题做出自己的贡献,也呼吁商业界明白他们的责任并行动起来。


谢尔盖.png


3. 唐丁丁:国际金融论坛学术委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绿色贸易与投资专委会荣誉主任委员


强调金融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无论是干旱地区还是非干旱地区,其生物多样性保护都同样重要。金融机构和企业对新的基础设施的投资应提高此方面的关注度,还需要考虑建立有效的资金机制。2020后框架应该在市场化、社会化的投融资机制方面给出更明确的指引。最后强调结合各方力量,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多赢、全面、社会化的全民生物多样性保护。


唐丁丁.png


4. 卢善龙: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副研究员,可持续发展大数据国际研究中心清洁饮水与卫生设施目标(SDG 6)全球协调员


主题为“干旱区湖泊演化及对区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河流湖泊水系是维系干旱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区域。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蒙古高原、中国新疆、中亚及伊朗高原等干旱区河流湖泊水系统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显著变化,区域内的生物多样性显著退化,威胁着相关区域涉水生态系统(SDG 6.6)及陆地生物(SDG 15)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以卫星遥感数据源为主,以中亚典型河流、湖泊生态系统和保护区为例,开展了地表水、生态承载力和保护区生态脆弱性相关的监测与评估,形成了水资源约束背景下,相关区域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认识和建议。


卢善龙·.jpg


主题二:干旱区与生物多样性——困境与破局


第二节:干旱区的非法动植物贸易、迁徙物种、粮食与水安全


1. 萨拉·普拉托(Sara Platto):中国绿发会生物与科学伦理委员会(BASE)专家, 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江汉大学动物行为与福利副教授


以“畜牧,利用环境不稳定的潜力来保护粮食安全”为题做主旨报告。她指出,在干旱区,农畜系统的主要以小农畜牧系统为主。干旱区农民必须对变化多端和危险的环境作出高度反应。这些地区的农业经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然而游牧业也受到环境变化、产品的市场可达性的挑战。由此,她建议,广泛推行合作社制度,从提供畜牧业、农业知识,种子、牲畜医疗服务,创新雨水收集等水资源管理技术、间作等农耕技术等诸多方面为干旱区社群提供生计保障。


sara.jpg


2. 克里斯·马格罗(Chris Magero):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东部和南部非洲区域办事处全球生态系统管理高级项目官员


以“畜牧与干旱区生物多样性保护”为题做主旨报告。首先对干旱区进行了定义,强调干旱区对社会经济发展、减贫、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随后阐述由于农业扩张、不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土地管理的地方机构和治理系统崩溃,正引发着干旱地区的退化及其后续恶果。最后介绍多年以来的工作目标,以及建议当局者,应善用对当地的了解,结合新科学技术,有效进行管理,设定激励措施引导投资,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干旱地区的保护中。


克里斯·马格罗.png


3. 埃里克·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联合国前副秘书长,“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主席


首先表达了对刚刚离世的肯尼亚反偷猎和腐败的斗士的悼念。随后讲述沙漠和干旱地区的机会。例如,风光电等新能源的开发、生态旅游、农业发展促使当地人民做到绿色发展与生活水平提升兼顾。需要与当地社区合作,动员人民参与到生物多样性保护。最后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大力度打击偷猎行为,需要国际层面的合作。


Erik Solheim照片·.jpg


第三节:科学、信仰与干旱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1. 杜晖贤(Frederik Charles Dubee):联合国秘书处前高级参赞,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际工作专家顾问


首先抛出问题:如何学习知识?如何分享知识?如何把知识转化成力量?强调我们要有想象力,要充满热情,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从自己的优势出发,贡献一份力量。随后以库布奇沙漠工程为例佐证这一观点。生态文明是生存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我们要认清这些环境都是很脆弱的。最后分享邀请函中最令其触动的一句话:新冠疫情的蔓延,或许会阻碍我们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但其实我们已经没有时间可以浪费了。


fred dubee_20210430摄影(1).jpg


2. 詹姆斯·克雷布(James Crabbe):牛津大学沃夫森学院院士,国际工程技术协会主席(IETI)


以“解决环境问题,帮助干旱地区”为题做主旨报告。干旱区占地球陆地表面的40%以上,是复杂的、不断进化的结构,其特征和动态特性取决于气候、土壤和植被之间的许多相互关联的相互作用。它们的生物多样性和人口正受到气候变化的许多方面的威胁。介绍对于生物如何适应和在这种极端环境下进化等问题的研究,并展示基于其团队建模和生化调查的缓解措施如何能够帮助世界上的这些重要地区。最后,表示财政和货币政策对于改善全球变暖的环境条件是有必要的。


James·.jpg


3. 彭马田(Martin Palmer):FaithInvest创始主席兼临时首席执行官/负责人


以“信仰在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为题做主旨报告。探讨信仰在保护干旱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作用以及原因。讲述从古至今不同信仰在保持与干旱区的平衡关系方面的智慧,以及人类今天面临的问题。讲述来自不同信仰的故事,并举例说明世界各地的信仰组织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工作来保护旱地的。


Martin·.jpg


4. 乔根·兰德斯(Jorgen Randers):BI挪威商学院气候战略荣誉教授,《增长的极限》的合著者


以“科学能为人类的未来做什么”为题做主旨报告。他首先以挪威正在推行的一项科学战略为例,指出集体行动的力量,相信强有力的政府是解决本世纪全球社会问题的最终途径,光靠个人意愿和自发努力远远不够,自由市场本身无法解决问题。随后强调要逐步淘汰化石能源,用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以阻止气候变化;让农业和林业具有可持续性,用可再生的土地利用方式来替代旧有做法,以阻止生物多样性丧失;减少人口;让相对富裕的那部分人来支付转型成本;采用新的发展模式,以快速消除全球的贫困。


乔根·兰德斯.png

主题三:干旱区与气候变化


第四节:气候变化对干旱区的影响


1. 黄文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


以“全球植被病虫害监测预警研究”为题做主旨报告。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全球干旱,农作物病虫害十分严重。阐述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全球、国家和区域范围内进行病虫害监测和预报。随后介绍作物病虫害遥感监测与预报机制研究。综合多源对地观测数据、气象数据、田间数据以及自主研发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报模型和算法。


黄文江.jpg


2. 李迪华: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副院长


以“干旱区资源环境长效检测与预警机制规划——以新疆哈巴河县为例”为题做主旨报告。


他指出,对干旱区的管理长期受到数据短缺的影响。我国提出的生态文明是需要系统的数据建设工程来保驾护航的。要以人为本,从人出发,进而对空间进行分类,对要素进行筛选,获取指标,落实到适宜的空间,才能最终实现环境治理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双碳等目标。以新疆哈巴河为例,进行现状分析,还列举了沙漠、林地、城镇等不同生境系统的不同监测体系及其运行模式,所得数据的指导意义等。他强调,应加大对生态脆弱区的关注,以长效监测提供长效预警,服务于国家宏观的国土空间规划,持续增进人民福祉,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李迪华.jpg


3. 赵廷宁: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学院教授


以“西北干旱荒漠区边界范围及其变化”为题进行主旨报告。他从研究背景及意义、数据与方法、气象指标变化、区域范围变化及成因四个方面介绍了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形成了南起昆仑山脉,北至阿尔泰山脉,西至贺兰山的西北干旱荒漠区范围,但不包括天山北麓、乌鲁木齐绿洲、伊犁河谷和塔城部分地区。


赵廷宁.png

第五节:干旱区的气候行动


1. 蒋博雅:牛津大学法律硕士,克莱恩斯欧洲环保会自然与气候律师


以“从法律视角看干旱区气候行动”为题进行主旨报告。遏制干旱区生态环境恶化已经不容忽视,干旱区气候行动迫在眉睫。在众多行动和保护措施中,法律手段因其强有力的约束性和持久的影响力而显得格外重要。同时,法律途径更是其他保护行动的重要保障,国际法与国内法双管齐下、并行不悖,方能确保干旱区的气候行动卓有成效。报告着眼于法律视角,分析干旱区气候行动的总体框架、相关国际公约与代表性的地区法律,结合相关国家和地区的典型案例,对干旱区气候行动进行介绍与分析,并展望未来干旱区气候行动的潜在有力措施。


蒋博雅.jpg


2. 蒂拉洪·伊尔玛(Tilahun Yilma):埃塞俄比亚科学院病毒学特聘教授,名誉副研究员


以“干旱地区的气候行动——以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为例”为题做主旨报告。他指出,非洲和亚洲的干旱区都很广,讨论它的治理很重要。气候变化也是全球问题。非盟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包括食品安全、疾病控制、环境保护等,以帮助非洲国家应对这些威胁。他认为富裕国家对人类今天的困局担负着主要责任。而今天的气候韧性行动计划,要以人为本。干旱地区因其脆弱性,对气候变化表现出了极大的震动。并以埃塞尔比亚复兴大坝为例,探讨埃塞俄比亚的气候行动。


蒂尔洪.jpg


3. Jean Claude DUSABIMANA:Nature Rwanda联合创始人兼执行董事


以“卢旺达东部省的气候变化情景“为题做主旨报告。首先讲述卢旺达的现状以及干旱的持续影响。随后阐述卢旺达政府已建立机制,使公共和私人机构以及个人能够通过法律、政策、法规和承诺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了在社区一级提高气候恢复力、适应气候变化和减缓气候变化影响,卢旺达政府与合作伙伴和利益攸关方一道,投资于森林景观恢复、智能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农林复合经营,以及为小规模和大规模灌溉系统提供设施。这些举措加上社区赋权,有助于提高其气候适应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粮食安全、减贫、改善生计、获得多样化生态系统的商品和服务,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安全栖息地。


Jean Claude Du.jpg


4. 亚西鲁·拉纳拉哈(Yasiru Ranaraja):斯里兰卡一带一路倡议组织 (BRISL)创始人


以“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如何影响斯里兰卡的人象冲突”为题做主旨报告。他首先表达了对绿色一带一路的支持和对中国的喜爱。接着,他指出干旱地区是全球受气候变化影响最严重的地区。而斯里兰卡是一个拥有多样化生态系统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岛国,该国三分之二的土地都属于干旱地区。随后阐述干旱的严重影响以及政府的措施。象群的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也显得格格不入,人象冲突频发。斯里兰卡已经制定了各种法律,对社区进行宣教、鼓励居民参与保护行动,设置电篱笆等无伤害的设备来阻止大象进入村庄。他强调GPRS或弹性基础设施等数字化技术可以让人们用更科学更先进的办法实施保护。


亚西鲁.png


5. 田德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家生态保障系统 NESS”工委、N%计划发起人,中科院动物所特聘专家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实基础与路径——国家生态保障系统NESS和N%计划介绍”为题做主旨报告。重点介绍国家生态保障系统(NESS)以及N%(Nature% for People)计划。该计划和研究以人为中心课题,设定了“一万年后人类要活着”的目标,“支撑人类生存生态保障系统必须安全”的基本任务,确定了“各国必须建立服务本国人民的国家层面的国家生态保障系统,并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生态保障系统(GESS)”的基本方向。他指出,要进行量化研究以方便实际操作,并促进社会达成共识,参照地球超载日的概念计算国家超载日,尽快将现有的无序状态转化为有序、协作的良性循环,确保各类发展的N%加总小于100%,即小于自然系统的承载力上限。


田德欣.jpg


闭幕式


田德欣: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国家生态保障系统 NESS”工委、N%计划发起人,中科院动物所特聘专家。


田德欣做闭幕致辞,首先感谢所有与会嘉宾分享各自相关研究领域的信息,以及颇具启发性的建议。为了人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以干旱区为扩充,是很有意义的。必须让全体人类参与进来,才有可能实现一些可持续发展目标。而中国绿发会的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BCON)的概念能很好地反映这一现实需要。愿大家能携起手来,共同为人类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文基于与会者笔记整理,未经与会嘉宾核实,仅供参考)


【绿讯】是中国绿发会国际部发挥智库功能、为了推动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出的一系列全球环境治理的最新的动态。译文仅供参考。


整理/YJ 审/Maggie 编/angel


往期回顾:

让·克劳德·尼贝勒作致辞发言 | “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在线召开

Jishnu Panamoly Ayyappan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田德欣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埃里克·索尔海姆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乔根·兰德斯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让·克劳德·尼贝勒将参加2020后框架意见与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

卢善龙将参加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并发表主旨演讲

萨拉·普拉托将参加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并发表主旨演讲

彭马田接受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会议邀请并将发表主旨演讲

让·克劳德·杜萨比马纳接受干旱区对话(暨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2022/1)会议邀请

意见及签名征集:国际生物多样性保护峰会暨干旱区对话宣言草案

蒂尔洪·伊尔玛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王树东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蒋博雅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李迪华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维亚切斯拉夫·费特索夫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赵廷宁教授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健康的山地牧场是雪豹保护的关键 | 干旱区、半干旱区的山地生态系统

脆弱的干旱区生态系统 | 中国绿发会“干旱区对话”

构建“干旱区生命共同体”——“干旱区对话”议程预告 | 中国绿发会

莫哈末·阿卡尔·阿什拉夫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詹姆斯·克雷布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里巴尔·阿萨德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气候变化与旱地土壤碳汇|干旱区对话:2020后的生物多样性和气候

黄文江接受“干旱区对话”会议邀请|2020后生物多样性与气候

“干旱区对话——2020后的生物多样性与气候”会议筹备中 | 绿会国际部诚邀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