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被“累晕”的别样朝圣:浑身挂满哈达和垃圾的白马嘉措 | 绿会联合举办美丽公约喊你关注
2021/6/25 16:24:00 美丽公约文明旅行美丽公约文明旅行

编者按: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新时代的高原环保工作者,常年穿梭在青藏高原上,与垃圾斗智斗勇。


一直以来,青藏高原都给人以风景如画、自由开阔、与世无争的印象。神秘而令人神往的高原地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此“净化心灵”。由于受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可可西里地区、青藏公路沿线已经出现了出现一条长约200米、宽约20米的巨大露天垃圾带,对高原生态环境构成重大威胁。


6月10日-12日,美丽公约拉萨格桑花志愿服务队的白马嘉措和其它四名志愿者伙伴从近200公里外的拉萨出发,自驾到“圣湖”雍泽绿措,用清理垃圾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别样的朝圣……


现在,有这样的一个机会,可以加入他们,一起走进青藏高原,一起用实际行动践行美丽公约。


(拓展阅读:2021“美丽公约”守护第三极行动:报名已开启!北大64位学霸已出奇招挑战“西藏垃圾” | 绿会联合主办


美丽公约公益项目由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中国绿发会、绿会)联合主办。自2015年开始擦亮天路公益行动,接力清理进藏公路沿线垃圾,到2019年发展为全国联动守护地球第三极。目前,2021“美丽公约”守护第三极行动报名通道已经开启!欢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进来,为解决青藏高原垃圾回收难题,推动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


按/Cherry 审/Tammy 编/Angel



原标题:

不止可可西里,这里的垃圾让五名志愿者累到头晕瘫倒



”我们五个人,从拉萨到目的地近200公里的路程驱车近7个小时,自带干粮、借宿寺庙,总计13个小时清理出30多麻袋的垃圾,浑身湿透,累到头晕只能瘫坐在地上。”

——美丽公约志愿者 白马嘉措


(图一)浑身挂满哈达和垃圾的白马嘉措.jpg

浑身挂满哈达和垃圾的白马嘉措


不止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地区一条长约200米、宽约20米的巨大露天垃圾带给青藏高原的绝美风光划上了触目惊心的一刀,让高原地区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这条充斥着塑料、金属、纸箱,甚至死牛、死羊,臭气熏天的垃圾带引发环保人士对高原生态环境破坏的愤慨。


图片


然而,不止可可西里。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高原地带“净化心灵”、打卡当地的奇观异景,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用“扔垃圾”的方式,给青藏高原留下了另一种同样丑陋且难以抹去的“到此一游”。


位于西藏日喀则市仁布县德吉林乡的“圣湖”雍泽绿措距离拉萨近200公里,碧绿的湖色让其仿若一块高居山顶的翡翠、岸边冰峰环绕的绝景和藏传佛教传说中的故事,吸引了一众游客和信徒前来观景朝圣。


然而,同可可西里一样,伴随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和朝圣者,雍泽绿措周遭甚至湖里的垃圾也开始陡增:扔进湖里的哈达与遍布脚下的塑料袋、塑料瓶、易拉罐等等,有的浮在湖面,有的沉在湖底,还有的半掩在地下、与淤泥交织在一起……


雍泽绿措周边布满了各类垃圾


青藏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和缺氧高寒的气候使得垃圾降解这一过程比普通地区更为艰难,而由于高原景点位置险殊、曲折难及,像雍泽绿措这样的景区清理难度极高,许多环保人士爱莫能助,因此,当地居民开始自发组织清理垃圾。


别样的朝圣


39岁的白马嘉措是美丽公约拉萨格桑花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自2013年开始自发清理藏区垃圾的他迄今已经做了8年的环保志愿者。听闻雍泽绿措的污染状况,6月10日-12日,白马嘉措和四名志愿者伙伴决定拿出三天的时间,从近200公里外的拉萨出发,自驾到雍泽绿措,用清理垃圾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别样的朝圣。


图6(美丽公约志愿者赤脚在湖里打捞垃圾).jpg

美丽公约志愿者赤脚在湖里打捞垃圾


“我们五个人,从拉萨到目的地近200公里的路程驱车近7个小时,自带干粮、借宿寺庙,总计13个小时清理出30多个麻袋的垃圾,浑身湿透,累到头晕只能瘫坐在地上。”白马嘉措如是说。


作为一名常年在工地干体力活的工人,在西藏土生土长的白马嘉措早已习惯了在氧气稀薄的高原环境中干重活,然而在雍泽绿措清理垃圾的13个小时还是让他累到头痛、头晕,只能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气休息。


图7(13个小时的垃圾清理让志愿者累到趴在垃圾上休息).jpg

13个小时的垃圾清理让志愿者累到趴在垃圾上休息


由于山路险峻无法驱车,五名志愿者只好从山下徒步1个多小时走到湖边,然而,来到湖边的景象却让他们无比震惊——不止湖岸上垃圾遍布,许多垃圾都被扔进“圣湖”里,他们只好挽起裤腿赤脚走进湖里打捞。五名志愿者拿着自己带来的大麻袋,塑料瓶、易拉罐等垃圾装进麻袋里,沾满泥污的哈达捞起来直接湿乎乎地缠在自己的身上。“这些垃圾沾了水变得特别特别沉”,白马嘉措说,他们每个人衣服湿透、扛着百十斤的垃圾来来回回装满了30多个大麻袋。


图8(白马嘉措站在他们清理出来的垃圾旁).jpg

白马嘉措站在他们清理出来的垃圾旁


图9(志愿者全身挂满从湖里、湖边捡捞的哈达).jpg

志愿者全身挂满从湖里、湖边捡捞的哈达


湖面变爱心


近7个小时驱车前来、借宿寺庙两晚、1个多小时徒步上山、30多个麻袋的湿水垃圾、连续13个小时的捡拾打捞、1个多小时扛着百十斤的垃圾徒步下山、再驱车近7个小时返回拉萨,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清理任务,在5名美丽公约志愿者的坚持和努力下,完成了。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他们把这些垃圾扛到了山下的垃圾回收站。


图10(五名志愿者耗费13个小时清理出来的垃圾).jpg

五名志愿者耗费13个小时清理出来的垃圾


“这么多垃圾、这么累,期间没有想过要放弃么?”记者问到白马嘉措,他朴实地回答道:“没有。我觉得既然已经克服这么多困难来了,不清理干净就回去,会有遗憾。”白马嘉措说,是“还圣湖一片翠绿”的信念支撑着他们完成了这次清理。志愿者们徒步回去的路上回望自己清理后的雍泽绿措,发现从他们的角度看,圣湖呈现出“爱心”的形状,仿佛在向他们表达感激和敬意。


图11(清理完下山时拍摄的雍泽绿措).jpg

清理完下山时拍摄的雍泽绿措

呈现出“爱心”的形状


白马嘉措在采访最后说:“看到被我们清理干净的圣湖,我们心里非常高兴,但是又担心不久后这里又会垃圾遍布、恢复原状。”而问及他们是否怨恨这些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人时,淳朴的白马嘉措却宽容而坚定地说:“不会。我相信他们只是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图12(五名参与清理雍泽绿措的志愿者).jpg

五名参与清理雍泽绿措的志愿者


高原的守护人


在西藏,像白马嘉措这样的环保志愿者还有很多。记者采访到白马嘉措隶属的美丽公约拉萨格桑花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次丹普赤,她告诉记者,像这样的捡垃圾的行动他们已经坚持做了好多年,几乎每个周日他们都会进行或大或小的清理工作,没有任何经济报酬。从前这些行动都是自掏腰包,无论路途多远多难,志愿者们一起凑油费、买麻袋,协调时间也要参加,有时候因为清理任务艰巨而他们又有工作在身时,为了清理垃圾,他们不仅放弃原本当天的工资,还会自己拿出钱来请同事帮忙代班。而他们这些不图任何经济回报的志愿者,只是当地拿着微薄工资的普通打工人。


图13(美丽公约的志愿者在山上捡拾垃圾).jpg

美丽公约的志愿者在山上捡拾垃圾


次丹普赤说,西藏地区地势险峻、空气稀薄,对于普通的城市人来说清理难度极高,且非常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只能由他们这种熟悉地形的当地人自发清理,而对于他们这些在高原山地长大的人来说,这项清理也不像他们想象中那般容易和得心应手——由于西藏地区交通不便,多数清理工作需要他们天没亮就起床、自己驱车几个小时外加徒步才能到达;许多景区由于高寒天气多冰雪,扛着垃圾因为路滑而摔倒是家常便饭;由于许多人把垃圾扔到表面看不到的危险角落,他们有时候需要身上绑着绳子摸索到角落里才能捡出这些垃圾……


图14(志愿者扛着几十斤重的垃圾下山到垃圾回收点).png

志愿者扛着几十斤重的垃圾下山到垃圾回收点


问及他们为何把清理垃圾这项艰巨的工作坚持了这么多年的时候,次丹普赤坚定地回答说,“这是我们对自己家乡的责任,是我们对环境负责的信念。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身体力行地给我们的孩子做榜样……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我们做的事情、加入到改善环境的行列中来,把对环境负责内化成一种义务和习惯,留给后代的子子孙孙一片纯净的土地。”次丹普赤还说,她希望在这个多媒体时代,能有更多人通过美丽公约这个平台了解到他们在做的事情、加入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来。


北京大学64位学霸出手相助


而近日,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加入到了实现次丹普赤的愿望的这一环保行动中来。北京大学陈刚教授为探索数字化背景下广告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实战教学”的创新之举,将其实施7年的“北京大学数字营销实战教学创新项目”与“美丽公约”结合起来,进行了一次数字化公益传播的实践探索。从2021年4月到6月,来自北大校内各个学院不同专业参与本次实战项目的64名同学分为8个小组,在为期6周的时间里,大家利用自己的特长和专长,根据精准的人群定位创作出几百条极具创意的短片,和美丽公约一起,与西藏的垃圾在做斗争。这些极具创意的短视频为美丽公约集结了近50万粉丝,视频播放量近3千万。这一探索,让更多的人看到了次丹普赤和她的伙伴们做的事情,辐射到更广泛、更多样化的群体,实现了多环节联动。


图15(世界环境日,北大64位学霸出奇招挑战“西藏垃圾”,只为9年前的一个约定!).jpg

世界环境日,北大64位学霸出奇招挑战“西藏垃圾”,只为9年前的一个约定!


美丽公约文明旅游专项基金是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2013年创立的,2015年起开始擦亮天路——接力清理进藏公路沿线垃圾。美丽公约守护第三极公益行动2019年5月起由西藏自治区旅游发展厅主办,至今已有两年时间。西藏本地居民自发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已有6500多名志愿者参与了清理行动。两年里回收高原失控塑料垃圾38吨,超过144.4万个塑料瓶。塑料垃圾集中分类后,经过清洗、粉碎、打包,运往内地进行精细加工,制成纱线纺成布匹,最后制作成志愿者服装反哺给一线志愿者。



与此同时,美丽公约在西藏鲁朗设置了志愿者基地,2019年10月起,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汇集基地驻站一个月,与当地居民、政府、机构开展良性互动,将绿色生活理念带入当地乡村,开展垃圾分类和环保宣传,向进藏游客传递蓝丝带环保公益理念,号召大家绿色出行,守护第三极自然环境。志愿者们更是将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理念带到了鲁朗镇和周边乡村,志愿者们每月去小学互动,给孩子们带来生动有趣的环保课堂。在村庄推行垃圾分类,促进了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取得显著的成效。


图20.jpg


致敬所有参与公益的志愿者们,因为有你,中国更美!


文章来源:美丽公约文明旅行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gzLYOB_WwD8aSyoQ-nwCXg


往期回顾:

绿会融媒访纳森:做美丽公约引领者,号召大家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 直播素材精彩回放

◆用社会信用机制约束高原白色垃圾随意丢弃行为 | 美丽公约擦亮天路守护第三极

◆落实中央西藏会议精神 | 绿会联合主办“美丽公约引领者,守护地球第三极”将带来最新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