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追寻希望——中国环保学者长江寻“鱀” | 新华社报道
2018/5/8 21:42: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编者按:今日,新华社发布中国绿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拍摄到白鱀豚影像一文,备受关注,晚五点时阅读量已经过30万! 

近年来长江大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绿会也终于在持续3年多人多次目睹白鱀豚后,拍到了白鱀豚的照片。但白鱀豚、江豚的生存环境依然存在诸多威胁,长江生态环境还没有完全好转。在绿会这两年的考察过程中,看到了电鱼船、迷魂阵,还有为数不少的采沙船,航道中过往船也依然频繁。另外还有一些工程、游客渡轮码头在开展,这对江豚和白鱀豚的生存都是存在危险的。

下一步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紧急采取措施,加上保护,绿会“中华白鱀豚保护地”愿意提供各种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接下来,绿会的白鱀豚考察工作将更注重在岸上设立考察点,减少机动考察船作业,避免对白鱀豚带来不利影响。

整理/Sophia  审/卡秋  编/Angel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栾翔)本月初,中国一家环保组织发布“白鱀豚再现”影像,并表示消失已久的“长江女神”可能仍在大江某处繁衍生息。有学者认为,或许,拯救白鱀豚希望仍存。

是你吗,“长江女神”?

自2007年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以来,被称为“长江女神”的白鱀豚已经十余年罕见踪迹。

微信图片_20180508185849.jpg

中国绿发会2日发文称,4月中旬,中国环保志愿者与自然摄影师在长江安徽段观测并拍摄到已十余年未见的白鱀豚身影。有专家认为加强保护,或许犹未晚也。

2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简称绿发会)发布文章称,4月中旬由环保志愿者、淡水豚研究者与摄影师共同参与的寻“鱀”活动中,拍摄到“高度疑似白鱀豚”的水生生物影像。

4月18日,在长江安徽段一处沙洲,摄影师焦少文拍摄到外表呈青白色、有长吻的水生生物。曾于80年代进行白鱀豚行为及种群规模研究的华元渝等学者认为,从露出水面的长吻、隆额和背鳍等特征来看,拍摄到的是白鱀豚。

微信图片_20180508185857.jpg

“近年来国家领导人讲长江大保护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欢欣鼓舞,这个也是我们持续开展工作的动力。也使得长江白鱀豚、江豚的生境恶化趋势得到了遏制。但是长江生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中华白鱀豚保护项目负责人苏菲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前一年的5月,环保志愿者和白鱀豚研究学者声称在长江安徽芜湖段目睹白鱀豚的身姿。然而当年11月,大规模的长江豚类科考活动并未发现白鱀豚的踪影。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王克雄教授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白鱀豚“极可能灭绝”,但不排除极少个体存活。水生所另有专家认为,从拍摄到的影像看,只能判定是“高度疑似”。

微信图片_20180508185901.jpg

环保志愿者呼吁,把已经设立的“中华白鱀豚保护地”纳入到有关政府的长江保护规划、范畴之内,采取紧急保护措施。

“我们不认为白鱀豚已经野外灭绝,”中国绿发会白鱀豚项目负责人苏菲对新华社记者说,“我们连续三年对白鱀豚进行调查,也曾走访群众,包括我们参与考察的志愿者在内,多人多次看到(白鱀豚)。”

白鱀豚情缘

“如能加强长江航运管理,加强对噪音、排污和‘迷魂阵’、流刺网、电捕鱼特别是电拖网等非法捕捞行径的取缔,加强对水体和沿岸湿地的整体保护,随着鱼类资源的回升,白鱀豚可以在天然栖息地幸福地生活繁衍。”原中科院水生所专家华元渝对新华社记者说。

他呼吁将现有的铜陵淡水豚保护区范围延伸到芜湖一带,并且继续改善包括沿岸湿地在内的整体生态,为白鱀豚归来营造良好环境。

微信图片_20180508185905.jpg

绿发会环保志愿者已经连续三年举行民间科考活动,长江寻“鱀”。

华元渝在上世纪80年代参与中科院水生所调查白鱀豚种群数量、分布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项目,并成功捕捉到过白鱀豚活体。当时,根据观测结果建立数学模型后推断出白鱀豚仍有42个群体、总数不到300头。

“目前由于现存数量太少,观测不到很正常,但看不到不等于没有。”华元渝说,“只拍到一头(白鱀豚),也不等于只有一头,很可能还有极少数量的白鱀豚群体在此次拍摄地点附近的水域幸存。”

他说,国家提出的长江保护战略非常好,近几年长江水文环境和渔业资源整体回升,未来随着长江绿色发展力度加大,生态环境还会更好。

“长江女神”:不愿道永别

白鱀豚是中国长江独有的一种淡水鲸类,外观呈灰白或青灰色,有长吻,背部有等边三角形状的小鳍,常潜于深水区。

据悉,白鱀豚在长江流域生息了2000多万年的岁月,其优雅的身姿在古籍《尔雅》中就有记载,被沿江渔者视为庇佑航行安全的“江神”。

微信图片_20180508210037.jpg

4月18日,在环保志愿者连续两天目击到高度疑似白鱀豚身影后,摄影师焦少文拍摄到了这一珍贵的影像。(中国绿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原本分布广、数量多的白鱀豚数量锐减。长江上往来如梭的机动航船制造的巨大噪音对于它们来说是极其严峻的挑战。沿岸挖沙排污等活动影响水质,电网捕捞等不法行径屡禁不止。

2006年底,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组成的科考团队,在长江进行了为期六周的大规模搜寻后,未发现一头白鱀豚,并于翌年正式公布白鱀豚“功能性灭绝”。

微信图片_20180508210046.jpg

图片说明:4月18日,在环保志愿者连续两天目击到高度疑似白鱀豚身影后,摄影师焦少文拍摄到了这一珍贵的影像。(中国绿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

近年来,长江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王克雄表示,长江中下游江豚等水生野生动物自然栖息地保护和修复尚有很长的路要走,但目前已经调整到正确的方向。

“长江应该是生命之河。监测、保护、恢复、修复自然生态和自然栖息地应成为未来的主要工作。”他说。

(图片来源:中国绿发会企业摄影家自然基金)

来源:新华社

原文链接:

http://xhpfmapi.zhongguowangshi.com/vh500/?from=singlemessage#/share/3483513

相关链接:

EPNF拍到白鱀豚获国际广泛关注,绿会同步邀请国际专家参与鉴定

白鱀豚,我与你有情缘

大风:我们不想找白鱀豚,但我们不能让她无家可归

“渡江侦察鱀”项目成果:发现白鱀豚外,还设了4个长期监测拍摄点

考察纪实:EPNF拍到白鱀豚后,都做了些什么?

多位专家确认:EPNF拍到了白鱀豚-在中华白鱀豚保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