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秘书长解读“一带一路”: 不是中国势力扩张,而是高效规模化生产的分享;既是多赢的,也是生态的
2016/11/4 10:45: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绿会11月3日北京讯】在日前举行的生态一带一路与CMS研讨会上,中国绿发会秘书长再次解读“一带一路”。他强调,“一带一路”不是中国势力扩张,而是高效规模化生产的分享;“一带一路”既是多赢的,也是生态的。

秘书长.jpg

绿会秘书长指出,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发表重要演讲,首次提出了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倡议;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重要演讲时明确提出,中国致力于加强同东盟国家的互联互通建设,愿同东盟国家发展好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建设秉承的是共商、共享、共建原则,不是中国势力的扩张,而是高效规模化生产的分享。中国近几十年来的经济发展,具备了水泥、高速铁路等高效、低价、高水平、高科技的产能和技术,从而得以在世界范围内进行分享,并参加全球性分工。这是使世界更加具有财富、更均衡地发展的契机,在世界上还存在大量欠发达地区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以高铁为例,绿会秘书长指出,“一带一路”是多赢的。高铁是高科技产品,也是一种高水平的生产生活方式,有助于物质更快地交流,能够大幅度改善各地人们的交往。中国有这种优秀产能,技术也不是过剩产能的输出,而是全球化、全球合作背景下的优秀知识的分享。这种“分享” 是互惠多赢的,不是中国谋求势力。他举例说,以前德国有很先进的高铁技术,后来这个技术到了中国,不能说这是德国势力的扩张。在这个技术的基础上,中国人民用智慧将高铁技术提升到新的层面而与各国人民共享,怎么能说这是扩张呢?实际上,这一种分享是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先进文明在后工业时代的分享。

绿会秘书长强调,2013年,中国正式提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后,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热潮一波接一波。在经济合作一马当先的前提下,如何保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认为,“一带一路”应该而且必须是生态的,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文化融合、社会责任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因为它关乎生态文明的保护、环境的保护、新的生活方式。生态文明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理念,中国在其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取得丰硕成果,可为“一带一路”建设保驾护航,可用于规范和引领沿线国家和地区进行“一带一路”建设,特别在节能、节水、应对气候变化、生态补偿、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环境保护等方面。共建“一带一路”,我们追求的是人类的共同发展,人类共同的家园保护,这是我们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思想核心。 

文/Linda  审/大风  责编/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