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形势 海南大规模种植单一树种人工林的教训
2017/3/8 9:04: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编者按: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亿万年自然发展的结果,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有着重要意义,每个物种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或多或少对生态系统有着重要影响。生物是一个整体,我们人类不可能独立地活在地球上,因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就是保护人类的生命。

445524683829265326.jpg

然而, 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峻的形势。2016年5月10日,英国皇家植物园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全球21%的植物物种正面临灭绝风险。是有关世界植物现状的第一份全球性报告,“植物为我们提供了食品、医药、纤维、燃料、建材用的原料并影响气候。因此,这份报告是我们真正认识全球植物迈出的第一步”。报告将“农业发展导致栖息地遭破坏”这一因素列为威胁植物物种生存的最大因素,比如棕榈油生产和养牛等;而“伐木导致森林退化”和“楼房、基础设施建设”是分列第二、第三位的因素。

这种严峻的形势也是在世界上被广泛认识。2016年7月的《科学》周刊一篇研究指出,在占地球陆地表面58%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全球71%的人口),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严重到了影响生态系统支持人类社会能力的程度。报告称,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包括草原、热带稀树大草原和灌木地,紧随其后的是全球的许多森林和林地。

256578315883685916.jpg


中国也认识到这种严峻性,如环保部长陈吉宁同志在2016年8月6日的一份报告中指出,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国生物多样性退化的总体趋势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最新统计显示,目前,全国90%左右的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40%左右的重要湿地面临退化威胁,10.9%的高等植物和21.2%的脊椎动物受到威胁,部分珍稀濒危物种还未得到保护,遗传资源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在生物多样性面临严峻形势下,我国改变的决心是坚定的。从中国政府积极承办即将到来的CBD cop15就体现出了中国政府改善这一问题的决心,从以 “中华保护地”等我国民间的保护行动也体现出了全民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和努力。我们相信在全社会共同的努力下,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的趋势一定会得到有效缓解。人类共同的家园一定会越来越美好。


【绿会3月7日北京讯】海南岛是中国重要的热带动植物物种基因库,这些物种的生存和繁衍依赖于热带天然林生态系统的保护。在海南岛尤其是中部山区种植单一人工林对生物多样性会带来不利影响。天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异质性),包括物种组成、空间结构等的多样性。正是这样的多样性才能为各种动植物提供生存条件,才谈得上生物多样性。但是人工林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单一性,树种单一,树龄一致,甚至排列都整齐划一。这样的树林当然不具有高低错落、层次丰富的结构,不能构成健康的生态系统。

以鸟类为例,鸟类是林地转换中(天然林转换为农业种植或人工林)最容易受到影响的动物之一。一项在海南鹦歌岭进行的人工林对鸟类多样性的影响的调查发现,天然林的鸟类多样性明显高于人工林和人工林与次生林之间的林缘。人工林的鸟类多样性很低, 而且由于人工林的种植, 天然林的破碎化形成许多边缘, 这些林缘的鸟类多样性也很低。

调查发现:金光集团APP在鹦哥岭种植的浆纸人工林树种主要为外来物种, 林型单一, 空间异质性很低, 林下落叶层很薄, 食物来源很少, 极少有鸟类和其他野生动物栖息。然而, 鹦哥岭的浆纸林种植面积很大, 并已延伸到天然林中, 与天然林呈现镶嵌状分布, 使天然林严重破碎化。如果这种局面得不到重视和改善, 其天然林的面积将会持续缩小, 破碎化效应将会加剧。即使转换非林地,如具有高生物多样性价值的荒地、草甸和稀树草原,或者引进外来树种,造成森林破碎化,威胁本地生物栖息地的做法,也只会对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从前面人工林对海南长臂猿的影响,已经能够看出由于营造外来、单一树种的人工林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不利影响。大型哺乳动物通常会由于栖息地的破碎化导致基因交流的阻断而只能近亲繁殖,并且觅食困难。小型动物和植物也同样受到影响,比如前面提到的鸟类。这些动植物的减少甚至灭绝对当地森林生态系统会造成很大影响,尤其是在当地特有种非常丰富的原始森林。海南的热带雨林正是这样的森林类型。

生物多样性不是一个点缀,它是人类能在这个地球上生存所必不可少的条件。没有生物多样性,很多森林生态系统以及它们为人类提供的生态服务就会瓦解。海南中部山区这片中国最大的热带雨林宝库,不仅是无数动植物的栖息乐园,也为人类提供宝贵的生态服务。保护它的完整性,停止以人工植被替代天然植被,采取措施恢复破碎化的森林是当务之急。

文/国际部  审/如梅  责编/李玲

文章来源: 消失中的热带雨林2001-2010海南热带天然林变化研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