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首届新春寻鸨之“中华大鸨保护地·锦州”:大鸨-锦州的一张生态名片(下)
2018/3/14 22:50: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三)锦州是大鸨越冬种群数据最详实,越冬情况最详细的地区

锦州的志愿者,历年来对越冬大鸨做了大量的观察了记录。最早的大鸨越冬记录是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做出的,最近几年大鸨在锦州越冬的数量稳定,并略有上升。2015年在锦州越冬的大鸨数量为40只,2016年在锦州越冬的大鸨数量为44只,今年在锦州越冬的大鸨数量同时观察到51只,分两大群。大群37只,小群14只。

图片5.png

(正在思考“鸟生”的大鸨)

除了记录数量,锦州的志愿者对大鸨进行了详细的观察,并留有记录。为科研部门研究大鸨提供了大量的观察记录和数据。我们已经知悉的大鸨冬季食物主要是玉米和豆科植物,例如大豆、绿豆等,而我们发现在锦州的大鸨,主要在花生地里觅食,并且我们在大鸨的临时夜宿点发现大量的花生壳,由此证明,花生也是大鸨食物之一。我们在观察大鸨觅食地后,我们发现大鸨也会挖地下的植物球根球茎食用,我们见到了大鸨挖过并啃食过的萝卜,并拍摄了照片。由于大鸨在锦州的栖息地既有咸水也有淡水,我们观察到大鸨只饮淡水,不饮咸水。这在过去人们也是不知道的,我们甚至没有大鸨是否饮水的资料。

图片6.png

(大鸨食用花生后的“现场”)

图片7.png

我们在观察大鸨夜宿地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大鸨夜宿时也会临时做一个夜宿点,它们选取农作物的秸秆,垫在身下,形成一个临时的窝,以帮助御寒。关于大鸨的飞行过去我们都认为大鸨的起飞是一定需要助跑的,刘刚教授也告诉我们他见过大鸨起飞的视频资料,都是需要助跑的。而在锦州我们观察到大鸨起飞完全可以不助跑,而且锦州的大鸨起飞过程大多数都是直接起飞的。这些都是对于大鸨的全新发现。

图片8.png

(为了御寒,大鸨在临时小憩的地上铺上了干草、秸秆)

在中国绿发会的这次活动中我们将我们的观察都以记录的方式提供给了科研部门,给大鸨的研究和保护做出了贡献。

(四)越冬大鸨的存在,给锦州生态保护打高分

大鸨是一种对生存环境要求非常严格的鸟类,同时它的应激反应也非常强,要求的安全距离远,安全空间大,人为干扰少。大鸨选择在锦州越冬,本身就是对锦州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肯定,同时根据本地志愿者的调查,在大鸨越冬地附近,栖息或者迁徙途经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7种,分别是大鸨、丹顶鹤、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遗鸥、白尾海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三十余种,包括红隼、猎隼、白尾鹞、灰鹤、白琵鹭等,生态多样性保持得非常好,被中国绿发会高度评价。

图片9.png

(鹤群降落)

图片10.png

(红耳鹎)

图片11.png

(北红尾鸲)

(五)活动结束后,中国绿发会当即决定成立“中华大鸨保护地·锦州”

基于锦州的越冬大鸨数量众多,地位重要,又提供详实科研数据,中国绿发会对锦州越冬大鸨种群十分重视。由于大鸨主要在农田觅食,栖息地周边人口众多,农业生产发达,不适合建设自然保护区。因此中国绿发会决定启用民间保护机制,建立“中华大鸨保护地·锦州”,联合民间公益力量,加强对锦州大鸨越冬种群及生物多样性保护。

图片12.png

(斑嘴鸭群)

如今,锦州大鸨已经名声远播,所有关心大鸨、保护大鸨的爱心人士都知道锦州有中国大鸨种群重要的越冬地,同时有一群热心公益的志愿者在保护着这个越冬大鸨种群,大鸨已经成为锦州一张实实在在的生态名片。愿我们珍惜这张名片,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我们的越冬大鸨。

注:以上文字、图片由余炼先生提供

整理/小六  审/小飞  编/Angel

相关链接:

绿会首届新春寻鸨之“中华大鸨保护地·锦州”:大鸨-锦州的一张生态名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