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应邀参加“农业生物多样性改变食物系统研讨会”| 纪念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30周年
2018/9/28 21:06: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当前,粮食系统可持续性面临严峻挑战。农业供应链面临着来自气候变化的严重风险,以及来自资源密集型环境的消费者损害生产和低营养产品线的声誉风险。随着全球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耕地的限制,竞争正在推动农业生产者以更有利于环境可持续的方式在同一土地上种植出更有营养的食物。此外,世界农业系统的集约化,使得作物和品种多样性萎缩。在害虫和病害增加、土壤肥力下降以及日益变化的天气造成的作物歉收风险面前,农民的选择变得越来越少。

如何通过农业生物多样性来改变食物系统?9月26日,由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 International)与中国农业科学院(CAAS)共同举办的“庆祝合作三十周年招待会即农业生物多样性改变食物系统研讨会”在京拉开帷幕。

微信图片_20180928140027.jpg

会场外的“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30周年招待会暨农业生物多样性改变食物系统研讨会”展板。摄/Linda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并倡导良食(Good Food)和生态文明的专业环保机构,应主办方邀请,中国绿发会派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并进行了主旨分享。

2.jpg

绿会代表作主旨分享: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与良食——来自中国民间社会的探索。从“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面(物种、遗传、生态)分别介绍了中国绿发会的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工作。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隶属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CGIAR),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全球性研究与发展组织,专门从事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研究。总部在意大利罗马。其理想是用农业生物多样性哺育人类、维系地球。该中心的任务是为有效利用和保护农业和树种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管理经验和政策选择,以实现可持续的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与不同地区的低收入国家合作伙伴一起,利用当地农业和树种多样性改善营养、促进稳产高产和适应气候变化。

3.jpg

“农业生物多样性指数”(Agrobiodiversity Index)介绍。

本次会议回顾了CAAS与Bioversity过去30年来的合作成果,并从如何使生物多样性主流化、保障营养和可持续食物系统、高产及有弹性的农场与生态系统、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等四个板块进行了探讨。

4.jpg

会议嘉宾合影。摄/绿会

来自多家有关单位的科学家们进行了精彩主旨报告,就农业生物多样性利用和保护的机遇与挑战、农业生物多样性与膳食及人类健康、农业生物多样性与集约化生产和生态系统稳定、由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推出的“农业生物多样性指数”(Agrobiodiversity Index)、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评价和利用的一些具体案例和最佳实践等进行了分享。现将会议部分精彩片段分享如下。

5.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副院长王汉中先生致开幕辞,回顾了双方合作历史、合作背景等。摄/Linda


6.jpg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总裁Ann Tutwiler博士率代表团来华出席,并作重要开幕致辞。摄/绿会


7.jpg

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总裁Ann Tutwiler博士主旨演讲:主流化农业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食物系统。她的讲话中提到,食物系统同时需要更可持续、并降低环境影响。农业生物多样性帮助减少食物受到气候变化与环境的影响。她还介绍了去年在《粮食与农业植物遗传资源国际条约》(ITPGRFA)上的重要国际趋势(注:中国绿发会是ITPGRFA观察员,也参加了去年这次会议)。这场演讲最核心的部分是关于“农业生物多样性指数”的介绍。摄/Linda


8.jpg

中国农科院科技局副局长熊明民介绍中国可持续农业的战略与项目,以及CAAS的创新工程,实施目标、机构的研究模式(9个领域、300多个研究方向、科研队伍)、研究成果等。摄/Linda


9.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杨庆文教授:介绍了中国作物遗传资源的现状、挑战和战略。


10.jpg

杨庆云教授分享结束之后,大家反映很热烈,参会嘉宾们提了好几个问题。


11.jpg

在第一个环节“来自可持续食物体系的健康饮食”中,来自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龙春林先生,分享了中国西南地区的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粮食作物和地方品种多样性。龙老师是非常有名的民族植物学专家,笔者与龙老师早有往来,但这次是第一次真正见面。感谢主办方为各方提供了这样一个良好的交流机会。印象深刻的一点是,他的讲座中提到,云南西北部的藏族比其他地区的老百姓吃的蔬菜要更多一些。他讲完以后,这个环节的主持人Richard China先生问了他一个问题:“在您看来,我们能一起合作做的最大可能的项目是什么?”对此,龙教授从可持续的利用土地、改善当地人生计和生态系统健康的角度进行了回答。


12.jpg

如何利用被忽视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存在的食物与营养潜力?来自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的Teressa Borelli博士进行了一场精彩主旨分享。


13.jpg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荞麦基因资源创新研究组组长周美亮博士分享了“荞麦的生物多样性带来更营养的食物”。周美亮博士团队已经发现和命名荞麦属新种6个,重新梳理了荞麦属植物分类及进化关系。


视频:周美亮博士介绍野生荞麦。周美亮博士同时也是中国绿发会GGBN基因组副组长。他与中国绿发会一道在推动四川甘孜野生荞麦育种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工作。通过这些工作,不仅有助于保护甘洛本地生物多样性,尤其是处于濒危境地的一些荞麦品种;而且建立、荞麦资源扩繁训化试验田和示范田,选育全新优良品种,对改善当地产业结构大有裨益,以推动落实中央生态扶贫、精准扶贫政策。摄/Linda


14.png

前些时候,在云南地区发现荞麦两例新野生品种——美荞、亮荞,数量极少,属极度濒危物种。它们的发现对于遗传资源起到了重要价值,也是我国非常宝贵的资源遗产。这些生物遗传资源,是我们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而农业生物多样性及遗传资源的保护,对于我国未来粮食安全极端重要。过去我国对资源管理以及保护不够重视,研究力量薄弱,存在着资源流失国外的情况。鉴于此,中国绿发会周晋峰博士与周美亮博士一直在共同呼吁、并用实际行动来推动野生荞麦保护。


15.jpg

在第二个环节“多产且富有弹性的农场与生态系统”主题分享环节,来自云南农业大学的白可喻博士用丰富生动的一系列实例,介绍了作物品种多样性在中国综合生产和病虫害防治(IPPM)中的应用。摄/Linda


视频:来自浙江大学教授陈欣介绍了稻鱼共生系统。陈老师的介绍非常生趣丰富,谈到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性背后的生态学机制、并且给出了很多的支撑数据。对于她给出的多个数据和实例,后来在座嘉宾们也展开了丰富的互动和后续讨论。笔者很早以前就读过陈欣老师的稻鱼文,非常喜欢并曾转发。她讲完以后,我才突然意识到这位主讲者就是那篇文章的作者。很高兴第一次在真实场景中幸会这位优秀的学者。摄/绿会


16.jpg

国际生物多样性专家Muhabbat Turdieva讲述:果树多样性与土地恢复和改善生计,以及中亚国家政府支持用它们来做土地修复的扶持政策。中亚地区土地退化问题严重,加上气候变化、缺水的影响,使得这一扶持政策特别重要。


17.jpg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Jiao Wenjun/Min Qingwen介绍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HS)的弹性和生态服务功能


18.jpg

来自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的科学家Riina Jalonen女士介绍了森林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土地修复。


19.jpg

浙江大学祝增荣教授作了关于“中国生态工程治理水稻有害生物”的精彩主旨分享,从水稻病虫害防治面临的挑战、为什么要用生态工程(EE)、水稻生态系统中的天然调节器、生态工程的主要技术架构、水稻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工程、植物之间的关系——自然中的天敌多样性、EE的提升等方面进行了介绍。他的这场分享令人印象非常深刻,特别是通过实例说明重要农林外来入侵物种的生物学与控制。他还介绍了在浙江大学开设的生物多样性通识课程。笔者认为在大学将生物多样性作为通识教育课程意义重大,就此我们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20.jpg

第三个环节是遗传资源保护与利用。在这个环节中,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资深专家Ehsan Dulloo介绍了作物野生亲源种综合保护与利用。


21.jpg

来自云南农科院的郑泗军博士介绍了香蕉枯萎病的综合治理。


22.jpg

来自国际生物多样性组织的Ronnie Vernooy通过在中国内蒙古的实例,来介绍在社区种子库对于建立弹性种子体系起到的作用。


23.jpg

猜猜上面这个是什么?是一场游戏吗?不是。以上是答案——他们在内蒙古Ga Cha村做的5th Cell of Five Cell (crop diversity) analysis。


24.jpg

Ronnie Vernooy非常有意思,首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让大家猜测图片中种子的种类、场景等等,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分享。讲完了还把一袋从内蒙古带来某种植物的种子带给了此次会议主持人张宗文博士。


文/小贾、Linda  核/ZZW、冬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