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台风“山竹”反思 | 深圳海岸线的变迁:海水被逼退 红树林填成豪宅区
2018/9/18 20:34: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编者按:2018年9月18日,台风“山竹”过后的深圳,路面一片狼藉,大量路边的树木损毁,有的连根拔起、有的齐腰折断,压在了旁边的车辆上。不少从事植物学的朋友戏称,这次台风就像是一个超级锯树机。今天早上我的微信被深圳上班族爬树去上班给刷屏了,网友们戏称:来,大家一起爬树啊!就像穿梭在热带雨林,这是花钱也买不来的丛林探险啊!这才是森林城市!

此次同样受灾——而且还挺严重的,是深圳的富人们。有文章总结,【山竹过后,深圳房地产一地鸡毛】。一场山竹,让身家千万的豪宅业主们流离失所,只能在旁边学校的体育馆内避难。其实在巨大自然灾害面前,人类,无论是穷是富,何不都是如此?人类的命运是个共同体。可是我们当初在城市建设中、在规划阶段,为什么似乎未曾预料到这样的后果?

事实上,深圳是一个临海的地方,历史上有大量的红树林。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沿海滩涂或河口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消浪先锋、海岸卫士。它们是抵御台风的天然屏障,能有效地防灾减灾,保护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1986年广西沿海特大风暴潮、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都让人们看到了它神奇的作用,凡是分布有红树林的沿岸,海浪或海啸造成的损失大大减少。

然而,在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人对自然的敬畏远远不够。人类的自大,经济利益的驱动,红树林等自然海岸生态系统被围海造地、围海养殖、砍伐等人为因素大量侵蚀。以此次遭遇台风“山竹”的深圳市为例,台风的破坏不可估量。

四十年前的深圳,是个小小的渔村。经过近40年来不间断的填海造陆,深圳获得了大量宝贵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尽数变成了房价动辄高达10-15万元豪宅和商务区。然而,正如下文卫星图片中所示,深圳也因此失去了80%的自然海岸线,与75%的红树林,城市轮廓因此发生了巨变。深圳的城市化进程是改革开放四十年的见证,其中也付出了巨大的生态环境代价。在极端天气与自然灾害面前,这种代价,可管窥到冰山一角。

有报道发现,正是因为高楼大厦、高速公路和工业区的“侵略”,使得红树林这类自然生态系统越来越少。与上世纪70年代相比,我国沿海红树林面积累计丧失73%。假设一下,今天,如果深圳仍保有大量原生红树林,台风“山竹”面前表现将如何?虽然山竹作为一个超级台风与沿海红树林的关系尚未明确,然:殷鉴不远。

发展有极限,人类需对自然存敬畏之心;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随着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人与自然作为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思考也越来越得到重视。2017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北海金海湾红树林保护区时,察看了红树林生长和保护情况,详细了解红树林作为“海洋卫士”“海上森林”对海洋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并指示:“要做好珍稀植物的研究和保护,把海洋生物多样性湿地生态区域建设好”。

放眼未来,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为这里另外还存在“代际公平”(Inter-Generation Equity) 的问题。所谓代际公平,是指当代人和后代人在利用自然资源、满足自身利益、谋求生存与发展上的权利均等。如果,我们这代人因为当下的肆意开发,而把子村后代们所赖以生存的“自然银行”消耗殆尽,那么子孙后代将怎么办?毕竟,红树林是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这是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建议我们的城市规划者、顶层设计者们,更需要将生态文明、绿色设计的思维从一开始就渗入城市规划设计管理的方方面面。温故以知新,继往以开来,现谨将2015年的一批关于深圳与红树林的报道于中国绿发会微信平台转载,与读者共思共享。

编者按/Linda  核/花花、冬  编/Angel


原标题:深圳海岸线的变迁:海水被逼退 红树林填成豪宅区

经过35年来不间断的填海造陆,深圳获得了宝贵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尽数变成了房价动辄高达10-15万元豪宅和商务区。然而,深圳也因此失去了80%的自然海岸线,与75%的红树林,城市轮廓因此发生了巨变。

深圳建市35年来,始终是一座不断“生长”的城市。

这座城市的“生长”,不仅表现在经济或人口的膨胀,也带来了土地的扩张。其中增加的部分,主要来自填海造陆。

因为填海造陆,深圳获得了宝贵的土地,并将这些土地尽数变成了豪宅和商务区。现在,这些区域的房价动辄高达10-15万元/平米。

据《羊城晚报》2013年报道,深圳通过填海变成陆地的海域至少为69平方公里,超过6个蛇口半岛面积,占全市海域面积的6.5%。

深圳也因此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比如大部分原生的、美丽的海岸线。据媒体报道,目前深圳254公里的海岸线,只剩40多公里自然岸线未被开发。还有总数75%的红树林。曾经遍布红树林的深圳核心区海岸线,只剩下了福田红树林保护去这一根“独苗”。

同时,城市轮廓因填海而发生了巨变。今天的新深圳人,早已无缘见识1980年的深圳海岸线。那时,深大校园南边就是沙滩,南头古城距离海岸线近在咫尺。今天的福田保税区到红树西岸及欢乐海岸一线,以及现在一片火热的后海、前海,都是滩涂或者海面。

在卫星地图中,深圳海岸线的变迁显得无比醒目和激烈。福田保税区、滨海大道沿线、后海、蛇口以及前海,是其中最突出的区域。在这些地方,摩天大楼和沥青路面大举逼退了海水,海岸线退后最多达3公里左右。

滨海大道一线: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839.jpg

图3:1990年的滨海大道一线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06.jpg

图4:2002年滨海大道建成后

图3中,1990年的深圳大学还在海边。据《羊城晚报》报道,深圳大学西门背后曾是一片海滩。后来成为世界之窗、锦绣中华的那片土地,则还在海岸线上。

1999年,滨海大道通车。这条全长9655.24米的快速干道,其中有7.6公里为填海而成。1995年,深圳市政府决定让规划中的滨海大道北移200米,避开红树林保护核心区,为此多花了一亿元。

图4中可看到,滨海大道的大部分区段,都位于曾经的海水之中。这条大道像一条堤坝,将大片水面与大海隔开,圈入福田与南山区的范围内,新增土地面积至少达4平方公里。位于世界之窗南侧的华侨城湿地,也从临海滩涂变成了一片内湖。

日后的十余年中,这批新增的土地变成了轰动全国的红树湾地王,建成了红树西岸、中信红树湾等顶级豪宅,还有华侨城的欢乐海岸商业区,以及目前仍在规划的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

而曾经门口即是沙滩的深圳大学,则远离了海水,目前距离最近的海岸线也有约2公里。

后海: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10.jpg

图5:1990年的后海及蛇口半岛北部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12.jpg

图6:2009年的后海

图5中的后海海岸线,大约位于今天的后海大道一线。这意味着,今天的后海中心区,包括海岸城周边、后海总部基地、华润深圳湾体育中心及深圳湾口岸,几乎完全来自填海造陆。

据媒体报道,后海湾填海区位于南山蛇口东部,深圳湾与珠江出海口交汇处,由后海滨路以东、滨海大道以南和深圳湾围合而成,全部填海造陆而成,地形平坦,比较方正,大致呈东西长、南北短的长方形状,总面积537.06公顷。

此处统计的537.06公顷,并不包括填海较早的后海大道即海岸城一线。若综合计算,总填海面积应在800公顷左右,即8平方公里。

填海之后,蛇口半岛的东西长度,则有1990年时的最短处2公里,变成了今天的近7公里。

前海: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16.jpg

图9:1990年的前海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18.jpg

图10:今年8月前海最新的卫星照片

1990年的前海,真的是一片海。没有大铲半岛,没有宝安区政府以南的陆地,没有沿江高速,更没有现在的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

当时前海北部的海岸线,尚在今天的前海路一带,月亮湾大道和深圳西站还没“浮出水面”。

据报道,前海合作区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其中,填海而来的面积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填海区域由双界河、月亮湾大道、铲湾路和外海堤围合而成,总面积约7.7平方公里。除了南侧的妈湾片区外,桂湾与前湾两大板块,均来自填海造地。

蛇口: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22.jpg

图7:1990年的蛇口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25.jpg

图8:2014年1月的蛇口

作为深圳最早开发的区域,蛇口海岸线发生的变化远比福田及南山其他区域要早。

在图7中的1990年,蛇口已经是一片初具雏形的城区,海岸线也已完成了“都市化”。

图中中间偏左的那条栈桥,通往蛇口的象征“女娲补天”雕像。彼时,这座雕像还在海中。栈桥与陆地的连接处,则是尚停留在海中的明华轮。

到了图8呈现的2014年,“女娲补天”雕像早已“登陆”,而明华轮则被海上世界“围困”在了一小片路上的湖中。右侧的蛇口渔船码头,也有一部分成为了楼盘半岛城邦。

福田保税区: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28.jpg

图1:1990年的深圳河口

微信图片_20180919113931.jpg

图2:2000年左右的深圳河口及福田保税区

图1中,1990年时,福田保税区尚未正式获批,但深圳河入海口处的填海工程已经开始,一小片陆地已现雏形,图中那道向西北方向延伸的白线,是已动工建设的广深高速公路。

图2中,2000年时,福田保税区填海工程早已完成,深圳河口北岸的自然岸线,已被彻底取代。

据《深圳特区报》报道,为建设福田保税区仓库和堆场,深圳市共填海约274万平方米,填海部分在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线范围之内,约100公顷红树林被毁。

保护海岸线与红树林 我们能做些什么

由于人多地少的事实,深圳填海造陆的步伐不会停止。仅在2015年,深圳还将继续填海200公顷。

《羊城晚报》曾引述专家观点:填海会削弱水体对城市的净化和调节温度作用。

此外,过度填海还会破坏自然岸线及其生态链。更重要的是,填海破坏了宝贵的红树林,而红树林作为城市之肺,既能为深圳制造氧气,也能洁净水体,还是多达189种候鸟的栖息地。

同时,深圳人普遍有着浓厚的“红树林情结”。作为国内唯一位于大都市中心的自然保护区,红树林保护区是深圳人的骄傲,为深圳人创造了亲近自然的绝佳机会。

据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发布的一项调研报告显示,在深圳,目前有近75%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低于60分钟,12.85%的孩子每天户外活动时间几乎为0。城市里的儿童普遍存在与大自然割裂的状况,这种情况也被称为“自然缺失症”。该项调查显示,这种现象日渐成为深圳家庭的一块“心病”。

深圳红树林,是这座钢筋丛林城市中的一抹绿意,它将自然生态带进这座城市的心脏。不仅解决了深圳家庭的“心病”,还为每个家庭营造了一个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红树梦。在这个梦里,每个孩子都可以穿梭在红树林中,贴近自然,回归自然,感受生命的奥妙。

过去35年中大规模的填海造陆,已经令深圳损失了80%的天然海岸线,与75%的红树林,红树林带给深圳的精神影响,也因此日趋衰竭。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始终在呼吁,我们应当为保护海岸线、保护红树林做些什么。

“红树湾壹号N*10”公益接力活动

深圳市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简称MCF),是国内首家由民间发起的地方性环保公募基金会,致力于保护深圳及华南红树林为代表的滨海湿地。

目前,MCF正与绿景慈善基金会携手,发起“红树湾壹号N*10公益接力——10倍爱心,守护蓝色海岸线”公益募捐活动,希望以此使公众了解原生海岸线与红树林的巨大价值,唤起公众保护深圳红树林的意识,共同捍卫城市最后一方自然净土。并通过活动带动更多的人参与到红树林保护中。

活动发起方之一——绿景红树湾壹号,恰位于福田中心区罕有的原生海岸线上,能够俯瞰深圳核心区中最后一片红树林,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本次活动通过微信线上或至红树湾壹号现场捐助的方式,公众每捐1元,绿景便会以10倍金额配捐。同时,每当募捐金额达到一定数额,绿景便携手红树林基金会启动一项红树林保护公益活动项目。在前不久的红树湾壹号发布会上,已经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并启动红树林家庭系列活动。凡是一次性捐款50元以上的捐款人即可成为MCF红树林家庭成员,将获得红树林家庭成员徽章,并有机会参加红树林家庭生态环境保护互动体验。

第二阶段募捐将在2015年10月1日启动,所有募捐款项将投入红树林保育项目。届时捐款人将有机会成为红树林家庭成员,参与深港红树林交流考察活动,以及美国著名作家理查德?洛夫大型公益讲座。“红树湾壹号N*10”公益接力活动是一场持续的公益活动,随着后续阶段性公益项目接连落地,它将持续的制造社会影响力并号召更多的人参与红树林的保护行动中,将对红树林长期知识普及和保护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它是一点星火,点燃上万甚至数十万人心中保护红树林的火苗,提高全民、全社会对红树林重要性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原文链接:

https://xw.qq.com/sz_house/20151015054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