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绿会呼吁社会各界合力启动白鱀豚保护行动
2018/7/2 22:38: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近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绿会)在北京召开白鱀豚讨论会。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农科院院长李成贵,绿会秘书长周晋峰、副秘书长马勇,绿会企业摄影家自然保护基金、“渡江侦察鱀”生态摄影活动负责人邹谦,随船考察的白鱀豚专家李新元、白鱀豚照片拍摄者焦少文,以及新华社、央广新闻、《中国社会组织杂志》等媒体记者,共同参与了讨论。

本次讨论会上,绿会向社会公众发出号召:各界合力,立即启动保护白鱀豚行动。

“长江女神”遗踪何在?

白鱀豚是中国特有的淡水鲸类,仅产于长江中下游,因其体型优雅,被誉为“长江女神”。东晋的郭璞在《尔雅注》中,对“鱀”这一物种做了详尽注解:“……大腹,喙小,锐而长,齿罗生,上下相衔,鼻在额上,能作声,少肉多膏,胎生,健啖细鱼,大者长丈余,江中多有之。”

然而,20世纪8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白鱀豚种群数量锐减,不复“江中多有之”的繁盛。2002年,据考证,白鱀豚数量已不足50头,被誉为“水中的大熊猫”。2007年8月8日,白鱀豚被正式宣布为功能性灭绝。

那些年,许多关于白鱀豚的消息让大家一次次沉默。

1974年,航运部门爆破清理航道,造成两对白鱀豚丧生,在两只雌豚的肚子里还各自发现了一个胎儿。

1984年,长江湖北嘉鱼江段,一头体长1.5米的白鱀豚被人工电死。

1987年,水生所接到一头白鱀豚尸体,整个身体的伤痕有103处,全是被滚钩扎的。

……

白鱀豚自成一科,被列为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也是世界上12种最濒危的动物之一。它的灭绝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物种的消失,而是代表着一个动物族群的绝种。在历史上,一个物种或一个亚种的灭绝很常见,整个族群的消失则比较罕见。

尤其让人痛心的是,白鱀豚的灭绝并不是自然原因所致。长江繁忙的水上交通、大规模水利工程设施导致环境素质的下降、压缩白鱀豚生活空间、阻断其洄游路线、电鱼等非法捕捞以及江水污染等因素,导致白鱀豚迅速走向消亡。

长江治理生态的恶劣,付出了让一个动物族群近乎灭绝的惨重代价。

高度疑似白鱀豚照片出现

痛心之余,许多人依然锲而不舍地在寻找白鱀豚存在的证据。尤其是近两年来,随着长江治理生态的改善,各界寻找白鱀豚的热情越来越高涨。

也正是在参加绿会牵头组织的民间考察白鱀豚活动时,焦少文于4月18日下午,在长江黑沙洲水域拍摄到了两张高度疑似白鱀豚的照片。从这两张照片上可以清晰看到白鱀豚标志性的形态学特征——细长的吻部和额隆。

看到照片,李新元兴奋不已。他凭借自己多年研究白鱀豚及亲眼见过很多活体白鱀豚的经验做出判断:这就是白鱀豚。

照片随即被送到了李新元的老师——年近80的白鱀豚学者华元渝的手中。他也清晰表态:照片中拍摄的动物就是白鱀豚。

随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院王丁将这两张照片带到了于斯洛文尼亚举办的国际捕鲸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年会。因为这两张照片的出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推迟宣布白鱀豚野外灭绝的时间。

“在连续3年的考察过程中,多人多次目击到白鱀豚,今年更是进一步拍到了白鱀豚,这证明长江生态环境在逐步好转,白鱀豚种群还存在,甚至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李新元说。

加强长江生态保护刻不容缓

作为生活在流域内食物链顶端的指示物种,白鱀豚的生存状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温度计”和“风向标”。

高度疑似白鱀豚照片的出现,给大家带来了希望,也将众人的关注点从白鱀豚的寻找转移到白鱀豚的保护上来。

针对讨论会上大家介绍的情况,李成贵建议,不要止步于当前的照片内容鉴定,还可以进一步从科学角度,对白鱀豚种群存在的可能性做研究分析。他同时强调,哪怕白鱀豚仅是有可能存在,也应该进一步加强保护,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

鉴于白鱀豚濒临灭绝主要是长江治理生态的问题,周晋峰表示,当前最紧迫的是应该全面停止在黑沙洲水域的挖沙、滚钩、电捕鱼、非法航运等行为,加强这方面的执法力度。“我现在最怕的是发生非法电捕鱼的时候,白鱀豚被电死,或者是某只白鱀豚被路过的船只撞死。”

周晋峰强调,白鱀豚工作的下一步推进,要发现与保护并重,以保护为主。在保护白鱀豚方面,要加强对民众的宣传引导,让更多人的人知道白鱀豚的故事,知道白鱀豚保护的重要意义,巡护、举报、动员,将方方面面的力量都动员起来。

文/王冰洁  审/卡秋  编/Angel

注:本文由《中国社会组织》杂志记者王冰洁撰写,并发表在6月下出版的杂志中,感谢记者和杂志对绿会白鱀豚保护工作的关注与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