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穿山甲工作组前往普洱国家公园观察明星物种白犀牛、梅花鹿
2017/9/27 21:32: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25日上午,绿会野生生物可持续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海滨博士一行,在太阳河保护区管理局刘副局长陪同下前往普洱国家公园犀牛坪景区考察。

图片1.png

(景区门口)

该景区位于普洱国家公园中北部,总面积2000亩,由湄公河旅游有限公司于11年8月投资建设,2年后建设完工。景区地处热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森林覆盖率达94.5%。这里有植物“绞杀”、藤本植物缠绕现象和“老茎生化、结果”等奇特景观;还有极具观赏性的珍贵动植物,如:犀牛、蜂猴、熊猴、小熊猫、长臂猿、印度野牛等,还有“中华桫椤、苏铁蕨、大叶木兰、黑黄檀”等国家珍稀植物。这些起源古老、独特鲜明、数量突出、品种繁多的动植物物种结构,是北回归线上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宝库。

图片2.jpg

据普洱思茅县志记载,当地曾是中国犀牛广泛分布地区,1933年,普洱太阳河流域最后两头犀牛被猎杀,此后该地区近80年再未出现过犀牛踪迹。为使国家公园再现犀牛种群,湄公河集团于11年从南非引进明星物种“白犀牛”,三雄四雌属南方亚种,开启犀牛野化和种群重建项目,希望让犀牛在该地区能不断繁衍。13年7月,7头白犀牛成功“回归”普洱,令人赞叹。白犀(拉丁学名:Ceratotherium simum)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等,体大威武,形态奇特,是现存体型第二大的犀牛,也是仅次于非洲象、亚洲象、非洲森林象和印度犀的现存第五大陆生动物,白犀是现存犀牛中最进化、最聪明、最晚出现(早更新世200万前)的,智力是现存犀牛中最高的。

图片3.png

图片4.png

图片5.png

(三只白犀牛)

绿会一行详细了解白犀牛情况,得知这7头仍未性成熟,生活在景区中状况良好,轮换对外展示,十分受游客欢迎。随后,王博士等人在林中寻找景区养育的梅花鹿、马鹿,饲养员帮忙投喂食物并呼唤鹿群,不一会儿它们就陆续出现,其中还有一只威武雄壮的大鹿!马鹿活泼、梅花鹿优雅,令人印象深刻。马鹿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而国内梅花鹿种群曾遭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国已是高度濒危动物,总数量不到1000只。

图片6.png

图片7.png

马鹿、梅花鹿

图片8.png

看啥嘞? 鹿哥,我帅不

图片9.png

图片10.png

时间原因,绿会一行未能详细观察国家公园内其他动植物,但窥斑而知全豹,来往景区游客络绎不绝,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洱发展绿色经济的坚实基础。

物种小知识:

1、白犀牛名称来自于荷兰语“weit”,意思为“wide” (宽平),针对它们宽平的嘴唇而言,后来被人误称为“white” (白色),故称“白犀牛”,又名“方嘴犀”。 白犀牛可分为北部白犀和南部白犀两个亚种,南部白犀主要分布于南非、纳米比亚、津巴布韦等国,尚存在两万头左右。曾经分布于肯尼亚等东、中非地区的北部白犀数量仅存三只,极度濒危。

2、马鹿是仅次于驼鹿的大型鹿类,共有24个亚种,因为体形似骏马而得名,身体呈深褐色,背部及两侧有一些白色斑点。雄性有角,一般分为6叉,最多8个叉,茸角的第二叉紧靠于眉叉。夏毛较短,没有绒毛,一般为赤褐色,背面较深,腹面较浅,故有“赤鹿”之称。马鹿生活于高山森林或草原地区。喜欢群居。夏季多在夜间和清晨活动,冬季多在白天活动。善于奔跑和游泳。以各种草、树叶、嫩枝、树皮和果实等为食,喜欢舔食盐碱。9-10月份发情交配,孕期8个多月,每胎1仔。分布于亚洲、欧洲、北美洲和北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级别,IUCN濒危级别。

3、梅花鹿属中型鹿,体长140~170厘米,肩高85~100厘米,成年体重100~150千克,雌鹿比较小;鹿有角,一般四叉。背中央有暗褐色背线。尾短,背面黑色,腹面白色。夏毛棕黄色,遍布鲜明的白色梅花斑点,故称“梅花鹿”。臀斑白色。生活于森林边缘或山地草原地区。季节不同,栖息地也有所改变。雄鹿平时独居,发情交配时归群。晨昏活动,以青草树叶为食,好舔食盐碱。每胎1仔,幼仔身上有白色斑点,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和俄罗斯。

文/飞 审/绿宣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