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副秘书长接受《社会治理杂志社》专访,重点谈及我国环境公益诉讼发展建议
2017/9/10 22:00: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环境公益诉讼,从2005年的萌芽状态,到2015年正式进入有法可依的实施阶段,走过了10多年漫长且波折的发展过程。8日上午,绿会副秘书长在接受《社会治理杂志社》专访时表示,环境公益诉讼是一项社会治理工程,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允许社会组织参与环境公众诉讼,正是新环保法的一大亮点。

微信图片_20170909184602.jpg

绿会副秘书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环境公益诉讼自2016年底至今,出现了“骤停”式下降,近半年多来社会组织总体提起环境公益诉讼的数量仅十数起,未来也会进入到一个渐稳趋降的态势。这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组织发起环境公益诉讼在人、财、物等方面面临压力,而目前尚无政策对社会组织提起环境公益诉讼予以配套支持;另一方面则是环境公益诉讼目前尚缺乏理论支撑,关于环境公益诉讼概念、诉讼赔付款的归属等问题亦不明确;另外还有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对环境公益诉讼的重要意义缺乏明晰、准确的理解和定位。这些都是环境公益诉讼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谈到对未来环境公益诉讼发展的建议,绿会副秘书长强调,除了上述三个方面内容要尽快解决,保障社会组织参与的热情以外,还应该开放社会组织参与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这样才能更有效的从源头上遏制环境破坏行为的产生。

环境公益诉讼从无到有,充分体现了我国环境司法的进步与发展,虽仍需进一步完善,但只要有充分的尝试空间,允许包括社会组织在内的各方机构不断探索,中国的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必将会取得重要进展。

文/绿宣  审/卡秋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