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总额:27098764.0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13次
国家湿地公园的组成部分一般是以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相结合。其中如果说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是湿地公园的价值体现,那么宣教展示区就是湿地公园的灵魂。在建设一个湿地公园的同时,要考虑到“保护生态、享受生态、认识生态”,而其中的“认识生态”就是科普教育的核心。
中国绿发会积极以丰富、扩大志愿者的形式进行“中华保护地”的交流与寻护。绿会也希望通过广大志愿者的培训和参与,达到在中华保护地系统内的“认识自然”和科普宣教的目的。在绿会代表会中的交流中,也积极提到绿会志愿者在“中华遗鸥保护地·天津”、“中华水鸟保护地·唐山”等地对鸟类(鸟蛋)的寻护、偷猎者的教育以及取得的极大成效的经验。
在8月26日下午的分享中,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办公室孟祥伟主任、江苏天福湿地管委会徐挺副主任、碧水天成湿地生态环保科技公司的生态设计师、常熟沙家浜国家湿地公园顾永忠副主任和首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研究中心王瑾博士都分享了对湿地公园的文化教育内涵与宣教体系设计的经验。湿地公园将恢复湿地和自然教育同时作为工作的重点,让绿会代表印象深刻。
在孟主任的分享中,提到了湿地公园的三大特点:“保护之地、教育之所、陶冶之源”。其中的“教育之所”和“陶冶之源”即为自然教育的最终体现。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是深圳第一所自然学校,其中的生态展厅和零废弃生态园都是想要起到让公众“走进自然做疗愈、对自然有敬畏之心”的目的。零废弃生态园顾名思义,采取了无垃圾无废弃品的“无痕”管理模式,给公众打造了完全自然的环境,并循环使用了入侵物种的枝干,自然地协调地契合在生态园之中,变废为宝。另外,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还与很多出版社合作,通过大量的课程教育培养全球视野、浪漫情怀、工匠精神和在地行动,在自然中完成对孩子完整的人格塑造。
(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办公室孟祥伟主任)
在徐主任的分享中,提到了天福湿地危机重重的地理位置和外在压力。处在城市发展的中心区域,保护起这样的一片湿地显得尤为重要。徐主任也提到,宣教是湿地公园的必备功能。在湿地公园建立之初,天福湿地就有课程的教学,但是后来发现这些课程欠缺专业性与丰富度,于是与台湾的专家进行学习交流、开展合作,将课程丰富起来。与此同时,徐主任还提出三生的理念,即“生态”、“生产”、“生活”,并把自然学校的模式在天福湿地公园发扬光大。
(江苏天福湿地管委会徐挺副主任)
绿会代表在此次培训班收获颇深。在湿地修复和宣教活动方面,绿会代表也得到了新的独到的见解。中国绿发会也会向各位老师学习,把我们的保护地向着更科学、更具备地区特点的方向努力。
文/Shuya 审/Rita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