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总额:27098764.0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13次
经济物质生活是人类生存的基础,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活的根本,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生活的质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城市以及很多乡镇已经重视并开始生态环境发展和动植物保护。然而在乡村,人们的自然保护观念薄弱,经济物质生活较低,在技术上,资源上,存在很大的不足,在 环境保护观念上存在误区。经济生活的发展是可以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不是以牺牲任何一方为代价。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都是可以协调共生,同时对生态环境的 保护有维持平衡的作用。乡村青少年以及大部分劳动力外出,只留下老人以及儿 童。老人传统思想观念根深蒂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而儿童的生态环境教育观念的形成还需要逐渐培养。生态环保教育就像一颗种子,种在每个人的心里,或许 它现在不会发芽,但终有一天,它会生根成长,总有一天它会变成一棵苍天大树。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西南地区,生态环境特殊性也有很大原因。西南地区沙石风化,大部分为山脉,植被比较茂盛,土地较平原地区稀少,种植经济作物少,很多村民更多在砍伐植被以 维护生计,或依据水源进行捕捞,长期形成“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传统观念。因此在植被上,对生态森林系统造成很大的破坏。同时在乡村,大部分村庄建在山 上,自然环境恶劣,如果对生态环境不加以保护,会引发如泥石流,滑坡等诸多自然灾害,存在严重的自然灾害。
由于受经济水平的制约、技术力量薄弱,文化背景的不同、政府重 视程度的低等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乡村地区的环境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在西南贫穷落后地区,相关环境教育投入不够:师资队伍建设落后,缺少教师,更缺少从事环 境教育的老师。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与外界信息交流不畅,师资奇缺,整体科学文化教育水平较低,环境教育推广受到较大阻碍。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落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应该加大西部地区的环境教育,倡导绿色经济的发展。在西南地区开展环境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当地生态环境理念,更能为当地生态环境买一份保险。
详情点击链接:
项目详情二维码:
文/小波 审/绿宣 责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