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从被《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开除”的格拉特修道院说起
2017/8/7 9:05: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7月份,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在波兰克拉科夫召开,审议通过21处新的世界遗产地。至此,全世界“世界遗产地”总数已达到1073处。其中让我国网民们欢欣鼓舞的自然是中国新通过的2处世界遗产,上个月笔者朋友圈就被可可西里和鼓浪屿申遗成功刷屏。不光是动植物有濒危名单,《世界遗产名录》中也有濒危名单。在目前全世界1073处世界遗产中,有55处属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本次世界遗产大会引起人们注意的还有一则关于亚洲格拉特修道院的故事。

格拉特修道院的故事

在格鲁吉亚,有一处著名建筑——格拉特修道院(Gelati Monastery),堪称中世纪艺术瑰宝,自公元1106年建造至今,漫长岁月中,它一直是格鲁吉亚人主要的教化中心,可以说是中世纪格鲁吉亚鼎盛时代的象征。格拉特修道院部分建筑在1691年被土耳其人摧毁,但遗迹仍保存在库塔伊西市中心。格拉特修道院主建筑于12世纪至17世纪兴建,以精湛的镶嵌工艺和精美绝伦的壁画著称。大教堂和修道院从侧面反映出中世纪格鲁吉亚的繁盛。

1994年,巴格拉特大教堂跟格拉特修道院(Bagrati Cathedral and Gelati Monastery)一起被列入世界遗产,2010年又被列为“濒危世界遗产”。当时世界遗产大会认为,涉及此遗产地的一项改建工程将会破坏其完整性,所以强烈建议停止相关工程。

图片1.png

上图:格拉特修道院主建筑物于12世纪至17世纪期间兴建。这是一处保存良好的建筑群,镶嵌工艺精湛,壁画十分精美。大教堂和修道院代表中世纪格鲁吉亚建筑的顶峰。图片来源:联合国教科文网站,Gelati Monastry ? Roberto Cantoni 

“濒危世界遗产”:黄牌机制

这里说说“濒危世界遗产”由来。从1994年开始,为保护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强对文化遗产的监测,把存在严重问题的世界遗产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目的在于警示世人:必须尽快好好保护!再不保护,世界遗产将变成“世界遗憾”啦!

所以说,濒危名录相当于世界遗产公约黄牌机制。之所以设立,是希望引起遗产所在国和国际社会关注,达到保护目的。某项遗产一旦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之后又被除名,要么是因为威胁解除,回归原状;要么是因为该遗产最终失去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bye-bye,好走不送。

那么,什么样的遗产会被列入濒危名录呢?一是破坏遗产自身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二是遗产及周边环境整体性受到破坏。遗产地外围历史环境面临着现代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挑战,不仅中国有这样的现象,在世界上也是一普遍性情况。

图片2.jpg

上图:该修道院里面的壁画。修道院内部墙壁和屋顶都有大型壁画,尽管年代已久,仍极为壮观。其中福音集使用224幅绘画共同装饰而成。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关于格拉特修道院的工程是否停止?笔者认为应该是结束了,要不然,也不会被濒危名单除名。第41届世界遗产大会讲格拉特修道院从《濒危世界遗产名录》中除名。但是,之前与其相媲美的巴比提大教堂(Bagrati Cathedral)已被排除在外,因为该大教堂在经过一番大重建之后,完整性和真实性破坏严重。现在访问UNESCO世界遗产主页,巴比提大教堂(Bagrati Cathedral)已不在其列。

不过这一决议仍然将该格拉特修道院作为世界遗产保留,因为它仍然具有杰出的普世价值。已往虽不谏,来者亦可追。

“世界遗产”的退出与淘汰机制

如果发了黄牌,是否遵守将直接影响某遗产接下来的走向。这里要谈谈“世界遗产”退出机制,按照《世界遗产公约》规定,任何项目都非终身制,如果一个缔约国不能履行义务,其政府不能保证在一定期限内通过采取必要措施有效保护该遗产价值,导致其遗产地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并最终失去作为世界遗产的价值。公约将首先进行警告,最后该遗产地也可能会被《世界遗产名录》除名。

《世界遗产公约》于1972年生效。不过关于退出规定,在该公约生效后30多年里基本没有触发过。第一个撞上枪口的倒霉蛋,是位于中东阿曼的珍稀羚羊栖息地——阿拉伯大羚羊保护区。

第一个被《世界遗产公约》正式除名的倒霉蛋

图片3.png

上图:长角羚。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可以说,该保护区的物种重引入同中国在1985年获英国赠送麋鹿进行”麋鹿重引进“(reintroduction of Milu deers)有颇多相似之处。但开局相似,结果却大相径庭。

1972年,阿拉伯地区最后一只野生长角羚在平原上被捕杀,这一物种被认为已经灭绝。1980年从美国重新引进10只人工喂养长角羚,自由放养后从1986年33只增加到1993年161只。保护长角羚带来的“伞护效应”使得一些物种也赢得生存繁衍的良机,如当地巨角塔尔羊和波斑鸨的数量显著增加。“阿拉伯羚羊保护区”是1994年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它是濒危阿拉伯羚羊惟一自由生存地,也是波斑鸨等其他几种珍稀动物栖息地,曾因为成功重新引进羚羊,是展现沙漠生态系统独特性和多样性的一成功典型。

然而好景不长,后来阿曼单方面违反世界遗产公约准则,将保护区面积缩减90%。世界遗产委员会深表担忧,认为这一举动将损害该遗产地的重要价值值。同时由于受到偷猎和栖息地退化影响,长角羚种群数量迅速减少,1996年保护区内阿拉伯大羚羊种群为450头,十年之后,却仅剩下65只,其中只有4对具有繁殖能力,种群命运难测。在这过程中,公约也在进行一些努力,如试图与阿曼当地保护组织进行深入沟通并指导其保护工作,可惜都未能实现。最后,世界遗产委员会放弃了,认为“阿拉伯羚羊保护区”的价值和完整性已经受到严重破坏。于是,2007年6月29日,世界遗产委员会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委员会会议上,最终决定将此保护区从名录中除名。

殷鉴不远

近来,鼓浪屿、可可西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让国人倍感自豪,举国欢庆。然而,当一个遗产地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金榜题名”固然荣耀,其保护工作仍任重道远。在生态旅游轰轰烈烈的今天,我们不能以发展经济为借口,过度开发甚至破坏历史长河留下的珍宝。

云南丽江即为典型案例,丽江在199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随后声名远扬——人们发现,哦,原来,贴上一个“世界文化遗产”标签,就可以迅速跻身“国际旅游热点”,赚的盆满钵满!这些地方不仅门票大涨,而且游人暴增,过度商业化运作不可避免带来造成对景观和遗产的破坏。申遗成功后的10年间,丽江古城纳西族居民从原先4万人左右减少到几千人,大多数人已搬离古城。随之而来的是成千上万慕名来访的游客。在2007年举行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丽江古城受到世界遗产委员会关注和询问,专家质疑丽江是否足以应对社会发展和过度开发压力。

文化中国曾有一篇文章指出:不是没有列入濒危名录、没有被除名就说明我国世界遗产保护效果很好。现实中我国不少世界遗产地因为地区经济发展,商业原因造成周围兴建许多新建筑;有些遗产地周边被掠夺性开发、破坏性建设;有些景区不合理建设星级宾馆、饭店、修缆车、索道等现代设施等等,严重破坏遗产整体性。

中国目前已有52处世界遗产地,尽管目前尚无一出遗产“被濒危”,然而殷鉴不远,申遗成功意味着:我们将肩负更重大的保护责任,面临全新挑战,任重而道远!

文/Linda  核/绿宣  责编/Angel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濒危世界遗产名录”、"阿拉伯羚羊保护区"

2.Gelati Monastery  http://whc.unesco.org/zh/list/710#top

3.濒危世界遗产的被《世界遗产名录》除名的项目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307417015692171684.html 

4.http://whc.unesco.org/en/news/1692

5.文化中国: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状况不容乐观

http://www.china.com.cn/culture/2010-06/04/content_20186909.htm

6.世界遗产是旅游金矿?

http://news.sohu.com/2004/07/08/59/news220905951.shtml

7.青海可可西里申遗成功 我国世界遗产已达52项

http://tour.jschina.com.cn/gdxw/201707/t20170718_803449.shtml

8.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inscribes Bagrati Cathedral and Gelati Monastery (Georgia) on List of World Heritage in Danger

http://whc.unesco.org/en/news/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