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入总额:27098764.0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13次
近日,在发表了《草方格,到底是谁发明的?读<沙都散记>有感》一文之后收到了热心专家的推荐阅读:М·П·彼得洛夫的著作《流沙的固定》,1960年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非常感谢林科院治沙所卢琦所长提供的宝贵史料!
科学的理念,不会被历史的风沙埋没。自内罗毕联合国防治荒漠化会议至今一晃已过五十载,半个世纪来人们对于自然的认知已大有提升,各种新认知也纷涌而至。尽管有时候可能会呈现一些镜变,让一些事实变得扑朔迷离——就拿“草方格到底是谁发明的”这么一个问题来说,读了历史之后才能真正找到答案、避免让我们陷入盲目而不知的境地。在这时,我们更要忠实于原著、阅读原著,以谦虚和博大的胸怀尊重历史,并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
这本1960年出版的М·П·彼得洛夫的中文译著,还可供作我们生态文明建设的知识财富用。读史使人明智,在我国学科进行调整、在农学学科门类新增“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一级学科”的背景下,我们更要秉承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从历史中学习的经验,从国际交流中师人之长、积累经验。今天重温苏联专家М·П·彼得洛夫的这本专著仍有意义。现在,就让我们首先来看看这本书的前面的部分。
(上图:М·П·彼得洛夫,徐国镒等合译.流沙的固定[M].中国林业出版社,1960.)
(上图:М·П·彼得洛夫,徐国镒等合译《流沙的固定》的目录。中国林业出版社,1960年出版。)
中文版序言
中国的流沙面积恨大,不仅在塔里木、騰格里、柴达木、阿拉善和鄂尔多斯沙漠分布有大片流沙,就是在草原和亚热带地区也可見到流沙,所有这些流沙都是过去的历史遺产。不少地区的流沙,在主西北风的作用下,造成对农田、村庄、水利工程、公路和路的沙埋威协。尤其在最近几年來,由于在亚洲中部沙漠地区大規模地开发和利用丰富的自然矿藏,大面积地开垦荒地和建筑铁路,因此流沙的危害显得更加严重。
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了迅速消除流沙对国民經濟的危害,向林业工作者和沙区人民提出了在最短時期内編制出固沙造林措施方案的任务。
中国在最近几年内,通过現地調查和定位观察,已经展开了大規模的研究沙漠和半沙漠地达的自然特征的工作。这些工作的结果表明,对国民经济有危害的亚洲中部沙漠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东部,具有适合于固沙造林要求的森林植物条件。这一结论同样巳經为中国西北的陝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和内蒙古各省(区)的治沙科学研究站的研究成果和人民群众的固沙造林经验所证实。
当前中国科学家、林业工作者和沙区人民群众面临着一项重要任务:这就是要在多快好省的总原则下,更加广泛地开展固沙造林工作。为此,必須培养大批熟练的固沙造林干部和在居民中大力宣传最先进和最有效的固沙造林方法。
我高兴地知道,我的“流沙的固定”一书中譯本即将出版;同時我也希望这本書能在中国人民改造和利用沙漠的伟大、崇高事业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苏联土库曼共和国科学院院士М·П·彼得洛夫教授
1959年3月于北京
整理/Linda 审核/SL 编/angel
【参考资料来源】М·П·彼得洛夫,徐国镒等合译.流沙的固定[M].中国林业出版社,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