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049325.2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092次
保护湿地,让更多“小池塘”回归我们的生活
2017/6/2 21:07: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童年》这首歌是许多人宝贵的回忆。“池塘边的榕树上……”,而很多地方的现实情况是:或许榕树还在,但池塘已经消失。

微信图片_20170602161728.png

在六七十年代,很多城乡都有池塘,据父辈们描述,那时,许多池塘水量满满,有荷花、芦苇,夏天时候还可以游泳,冬天的时候还可以挖泥鳅。在很多八零后的童年记忆里,池塘依然是有水的,夏天可以看到小蝌蚪,雨后的大沟小池里也会响起蛙声一片。当然,补充一下,这里说的“城乡”指的是北方的一些村庄。而现在这些零零后的小孩子们比较可怜,在他们熟悉的生活中,往往是人工的垂钓池、人工河、温泉池、游泳馆等可供娱乐,天然的池塘,更多的已经干涸。

微信图片_20170602161732.png

(干涸的湿地)

也许,我们应该给这些已经干涸的天然池塘、河沟等一个正规的名字,湿地。

“湿地”,泛指暂时或长期覆盖水深不超过2米的低地、土壤充水较多的草甸、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过6米的沿海地区,包括各种咸水淡水沼泽地、湿草甸、湖泊、河流以及泛洪平原、河口三角洲、泥炭地、湖海滩涂、河边洼地或漫滩、湿草原等。

5月4日,中国绿发会曾召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研讨会,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向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提出专业建议。

微信图片_20170506182858.jpg

(绿会湿地保护研讨会现场)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湿地和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有独特的地位。我国确定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但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湿地保护问题仍十分突出。国家林业局调查显示,2003年至2013年,全国湿地面积减少5000多万亩,相当于一个海南省的面积。1992年我国加入《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湿地已经达37处,但许多尚未在名录中的湿地仍需加强保护和科学管理。

在绿会湿地保护研讨会召开不久,长期关注和保护东北淡水湿地的志愿者黄喜民就向绿会反映他在湿地保护一线发现的相关问题。

微信图片_20170602161737.png

(湿地里的垃圾,黄喜民供图)

“无论是国家级还是省级湿地,湿地整体功能在下降,主要表现为:在干旱和少雨季节几乎没有按规定给予补水,包括有补水能力和条件的湿地。另外在湿地保护区基本上存在着监守自盗的情况,过度捕捞情况非常严重。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有人的地方就有网,有水就有网且多是绝后网。无论是什么季节都在捕捞,国家规定的禁渔期也不例外。”此外,黄喜民还反映有些湿地在保护管理、部门协调工作开展不顺畅,保护管理专业水平欠缺,表面文章多于真抓实干等情况。

微信图片_20170602161734.png

(健康的湿地,成为很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能被划为湿地保护区,一般都是面积较大、比较重要的湿地。这些湿地所面临的保护问题依然严峻且突出。而散落在我们生活周边的一些水泊、池塘等小湿地,它们的消失,往往悄无声息。这种现象也从侧面反映出近30年来我国环境状况的变化。

目前,绿会已将湿地保护研讨会专家意见提交至国家林业局。期待我国能加强立法和监管,切实抓好湿地保护,莫让湿地成“失地”。

文/绿宣  审/卡秋  责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