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吕克勤:自然音乐与生物多样性的搭配,无处不美 |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
2021/5/24 13:35:00 本站

5.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中国绿发会在北京798镜湖艺术空间举办了2021年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纪念活动暨自然音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讨会。绿会融媒对本次研讨会做了现场直播,近5000多人收看了直播。中国绿发会顾问吕克勤作为特邀嘉宾出席会议并发表致辞,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到来之际,共同为生物多样性发声。每到这个日期来临前后,都会有很多声音在为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呼吁、呐喊和行动。今年我们的声音一定是最动听的——因为,自然音乐与生物多样性的搭配,无处不美。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以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发表主题讲话时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大自然是包括人在内一切生物的摇篮,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大自然孕育了人类,人类则依赖于大自然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世界。音乐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山水林田湖草沙海之中,音乐之声无处不在。

音乐与自然生态主题的融合,可以说是天作之合,因为它们具有丰富的“共通之处”。先说起源。人类社会的音乐起源,最开始是出于传递信息和感情的需要,以敲打石器、木器等方式进行交流。在中国古代,传说黄帝时期有一位音乐家,采竹为笛,当时恰有凤凰在空中飞鸣,这位音乐家便和其音而定律。在我国音乐领域,不论是乐器的取材,还是音乐旋律与主题的诞生,都与自然密切相关,正是自然的丰富多彩,才创造了音乐品类和内容的丰富多彩。再说其包容性。我们常说,音乐无国界。其实,音乐不仅没有国界,其影响还可以跨越物种。已有研究证明,有些动物和植物会对不同的音乐做出不同的反映,比如某些植物在特定的音乐环境下甚至会提早萌发,可见音乐的魅力。

我看到已经有很多音乐人将自然的、生物的概念融入到自己的音乐作品中,或者是啾啾鸟鸣,或者是潺潺流水,或者是来自森林的呼唤,更有一些杰出的音乐人,已经走在了前列,他们用优美的音乐来传递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理念,为自然万物发声,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即将在我国召开之际,社会各界掀起了开展生物多样性的活动与学习的浪潮,这对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主流文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也让公众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意义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的召开认识更加深刻。

现在,很多人都知道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分别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也知道了生物多样性危机已经切实在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比如有些湿地面积正在悄悄的变小,面临干涸,湿地对地下水的补给功能正在不断弱化甚至消失;比如因为人类大量的猎捕和利用,像穿山甲、禾花雀这些过去常见的动物变得稀少;比如因为高度单一品种的规模化养殖和种植,让人们在应对畜禽瘟疫或一些农作物病虫害时显得尤为乏力,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就在我们身边。当前更多的人已经认识到这种危机的存在,纷纷加入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列,今天参加活动的有多位音乐界人士,就是非常好的证明。

我们过去有一句对读书人说的话,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觉得用到咱们今天的会议上,也非常的恰当,前半句讲出了音乐可以涵盖的丰富多彩的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后一句则讲出了音乐和音乐人的自然使命——在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危机面前,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是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国家需要为之协同努力的事情,也是地球人共同的大事。所以我们要共建地球共同体,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最后,非常荣幸能够出席这次音乐艺术和生态保护跨界融合的会议,期待大家后续的精彩讨论。

预祝本次活动圆满成功!    谢谢!


整理/Cherry 审/Tam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