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早春游海淀公园,感受水、湿地与生命 | 让小微湿地与城市和谐共存
2021/3/8 16:23: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惊蛰之后,春天的脚步已经清晰可闻。


2021年3月份的第一个周末,我和朋友们去海淀公园散步。已经有整个冬天没有来到这里。一切原来丰茂的水草,变成了光秃秃的样子;原来郁郁葱葱的芦苇荡也成了浅浅净净的小水池子,虽然现在没有结冰,但是之前的夏天的那种特别生命茂盛的感觉没有了。



上图:冰雪刚刚消融的海淀公园

我惊讶的发现,原来这一片湿地,在光秃秃的季节,并不像我原来感觉上的那么大。这片北京西郊的公园,其实特别小。
 

按照定义,“小微湿地”(small and micro-sized wetlands)是指自然界在长期演变过程中形成的小型、微型湿地,面积在8公顷以下的小型湖泊、
水库、坑塘、人工湿地以及宽度小于10米、长度在5公里以内的小湖、自然水塘、小溪、小型河道河湾、沟渠等。
上图是3月7日拍摄的海淀公园的介绍指示牌,上面提到:海淀公园整个湿地面积为2.8公顷,这说明海淀公园是典型的小微湿地。这片幸运的京郊湿地被保护得很好,提升了湿地与水生态环境的景观及生物多样性,改善了城市人居环境。

但是,为什么夏天的时候,却没有这种感觉呢?


上图:在海淀公园,看到有一个老奶奶再给一个小朋友(应该是她自家小孙子)
讲述历史上人们是怎样用磨磨粉的

夏天的时候,这里的植物,特别是水生植物,特别茂盛。比成年人的个子还高的芦苇荡,把视觉空间一层一层的隔开,让你几乎觉得,似乎每转过一个弯,就是一片不同的风景。丹棱晴波、仙人承露、双桥诗韵、万泉潄玉……一个个迷你的景观,应接不暇。
 

上图:海淀公园景趣

这种感觉跟大观园里面的描写相似,外人进去大观园,其实就那么几个地方,可为什么到了《红楼梦》的世界里,却是一个一个的别有洞天;每一片“洞天”都得让文人骚客恨不得将典故搜刮穷尽,脑子里的那些美好的诗句却仍还难以描述眼下的美景。在海淀公园,我也有这样的感觉。
 
上图:海淀公园内景

我一直觉得,海淀公园是在传承农耕文化与生态教育最好的地方之一。海淀公园于2003年建成,建于昔日清代皇家园林“三山五园”之一的畅春园遗址。比如稻田旁边有一片湿地,里面有一个大水车;牧童与黄牛的雕像,吸引许多孩子去爬、合影;还有石磨、水井等等;
 

上图:笔者在海淀公园看到许多小朋友在体验传统农耕中的打水
空气中洋溢的都是惊喜和欢笑声

它是非常体验式的。比如说,很小的几片小池子,中间用几个儿童游乐设施,把湿地和稻田连接起来。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感觉打水、抽水,控制水流、放闸等等。
 
上图:游人在冰雪刚刚消融的海淀公园游玩

它是非常亲民的。谁都可以来;一分钱门票都不用出。它旁边不远处,就是大名鼎鼎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在这种衬托下,它是如此平凡。然而我却觉得,它的朴素、美好,只有走进去、用心去体会才知道。一年四季,枯荣轮回,每个季节自有其妙处。
 

上图:一道参与式的沟渠,把水从湿地引入了稻田
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去体验、去控制水的流量

水、湿地与生命密不可分。现在正是冬季刚过,草木尚未涂上绿色的新装,湿地里枯败的残荷已经被清理完毕,冬天裹在树上的草绳子也刚刚拆卸下来。但是你可以看得到这片小世界里面的生机勃勃。柳枝已经冒出了淡淡的绿意。鸟还没有到处叫响,但泉水潺潺的声音已经提示着春姑娘翩翩而来的妙曼婀娜。春池水暖鸭先知,池塘里的一群野鸭子,已经在开始报春了。
 

上图:在池塘中报春的野鸭子

在刚刚过去的《湿地保护法》的研讨会上,我曾经做过一个关于小微湿地的发言。那场会上,一位专家谈到关于湿地公园要服务于老百姓的这个说法,给人印象是非常深刻的。海淀公园这片地方,活生生地展示着,湿地是怎样服务于公众和老百姓。
 

上图:公园内的科普牌

小小的一方湿地管护者,认真的耕耘,长期以来给老百姓带来了这么多欢乐。致敬那些勤劳的人们,虽然我不知道他们的名字。
 

上图:恰好碰到海淀公园里工人在拆除绑在树干上的草绳。这些草绳,很可能是去年旁边几片稻田里的秸秆做成的。现在它们完成了自己再利用的二次“使命”。

文/Linda  审/绿茵  编/sakura

图源/绿会融媒
 
【参考阅读】

中国绿发会:《北京生态涵养区,应增加生物多样性指标 | 四点建议》(2018/11/9)

http://www.cbcgdf.org/NewsShow/4854/6691.html



关注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湿地保护法草案讨论会在京召开(2021-02-20)

http://www.bjhd.gov.cn/chsd/sdxw/sddt/202102/t20210220_44530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