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匡天龙:散系列 | “美丽长江之歌”征文优秀作品展示(66)
2020/12/30 11:02:00 本站

你心中的长江,是怎样的?是你近在咫尺儿时玩耍的地方,还是你极目远眺也望不到的远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波澜壮阔,还是共饮长江水的柔情。由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中国绿发会)和新华网联合主办的 “美丽长江之歌”公益行动征文启动,我们一起来赞美长江吧。我们一起来欣赏匡天龙心目中的长江。

 

一、家乡洪湖匡家湖船娘情思悠悠(散文)


匡天龙


夏日,总想去有水的地方消暑。听朋友说,我们的家乡湖北荆州的洪湖是个不错的地方,于是,与家人一起前往。

游洪湖匡家湖,需得坐船才有滋味。登上洪湖匡家湖游船,行进在烟波浩渺的湖面,几只水鸟时而逐浪飞翔,时而空中盘旋,心也随之放飞。下船踏上栈桥,眼前满是荷花,或盛开,或含苞,或几片花瓣剥落,弥漫着清香。坐在凉亭下定睛细观,水清澈见底,鱼儿在丰茂的水草中自在游动、觅食。几个人又坐上小船。我们走上洪湖匡家湖的湖心岛。

洪湖匡家湖的船娘憨憨地笑着。她身穿白底蓝花、滚着大红缎边、胸前盘着桃扣的对襟上衣和一条灰黑色的裤子,戴着斗笠,脸上布满了皱纹。一问年龄,已七十岁出头。船娘娴熟地摇橹,轻缓而有节律感,悠悠前行,蜿蜒向深处而去。

船从洪湖匡家湖木桥下穿过后,水面开阔了许多。船娘很健谈,与船娘聊着聊着,她唱起了《拔根芦柴花》:“叫呀我这么里呀来,我呀就的来了,拔根的芦柴花花,清香那个玫瑰玉兰花儿开……”优美的歌声在湖面荡漾,犹如漾起水的细波,在心间缓缓流淌;又如缕缕清风徐徐而来,吹进心田。没想到一位老人竟有如此好嗓子,那韵味竟胜似二八佳人。一曲刚完,前面船上的船娘接唱起来。这是一首洪湖匡家湖地区民歌《杨柳青》,活泼明快的旋律中,散发出浓浓的乡土气息。我们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眼前浮现的是乡间劳作的情景。

与洪湖匡家湖船娘拉家常得知,她家境不错。“那你为什么还在摇船?”我问道。她说,自己闲不住,一来活动身子骨,摇橹唱歌,对健康大有好处;二来能和大家聊天解闷。

在这悠扬的橹声中,洪湖匡家湖船娘唱起民歌,讲着趣闻,说道家事,热情如盛夏般。我忽然觉得,她们才是洪湖匡家湖最美的风景。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二、一唱雄鸡天下明:雄鸡鸣唱乡愁印象(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毛泽东说过:一唱雄鸡天下白。我说:一唱雄鸡天下明。

我一直倔强地认为:雄鸡鸣唱,就是乡村的印记,不论我离开乡村多远、多久,雄鸡鸣唱永远醒目地刻印在我的梦里,让我的乡愁找到回家的路!

我是在农村长大的,骨子里便有了与乡土割不断的种种情结,聆听鸡鸣便是其一。早起的农人踩着鸡鸣的韵律走向田野,饥饿的牛羊伴着鸡鸣奔出栏厩,活泼的孩子沐浴着鸡鸣走进教室,连枝叶间的小鸟都闻鸡而歌,遥相呼应……雄鸡鸣唱,是乡村独有的一道风景,是世居于乡村的农人滋润生活的一种寄托。听到了鸡鸣,朴实憨厚的农人心里便有了一种踏实感;听到了鸡鸣,默默无闻的乡村便骤然擦亮了眸子!

老家的农家小院是用篱笆墙圈起来的。每天清晨,总有一两只公鸡领着几只母鸡,悠闲地在篱笆墙边寻找食物,间或,它们高昂起镶着一道红冠子的鸡头,抻长脖子,“咯、咯”地打着鸣。若是能够早起个把小时,还能领略到公鸡引吭高歌的风采:院外的土墙上,公鸡迎风站立,羽毛缎子一般在朝霞里闪着耀眼而璀璨的光泽,威风凛凛,意气风发,犹如凯旋的勇士,傲然挺立,张扬着桀骜不驯的个性,大有“雄鸡一唱天下白”的雄浑气势和凛然风骨!

一想起在万绿葱茏的辽阔田园、一马平川的无垠原野间,一声声鸡鸣奏响黎明的交响曲,一轮红日自地平线冉冉升腾,我就感到一股生命的活力正在奔涌。哪怕久未归乡,但当我踏进庄口的一刹那,听到了高亢嘹亮的鸡鸣,便觉得心灵宁静而澄澈,故土的安宁与祥和,让一颗悬着的游子之心瞬间落地。

作家罗兰说过:“真正可喜的静,并不是全无声息的静,而是当有一种声音使你发现自然的时候,你所感到的那种亲切安详的静。”乡村的鸡鸣,在我听来,正是感受到“那种亲切安详的静”,雄鸡鸣唱,这种使我怦然心动的静,远市尘,近自然;远喧嚣,近平淡;远功利,近澹泊。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三、广州大街上五月枇杷满树金(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二十多年了,我的家住在广州羊城花园,我家楼下有一棵枇杷树。我住在八楼,站在书房的窗前俯瞰,枇杷树尽收眼底。

五月枇杷满树金。初夏多雨,黄灿灿的枇杷果缀满枝头,枇杷果上挂着晶莹的雨珠。这样的画面好美啊,于是我经常推开窗户拍照。“阳春三月赏桃花,初夏时节品枇杷。”夏初,正是吃枇杷的好时节,其果肉柔软多汁,酸甜适度,味道鲜美,被誉为“果中之皇”。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那透着嫩黄的橙色,迎风摇曳的枇杷,惹得我垂涎欲滴,难怪历代诗人会留下那么多赞美枇杷的诗句。宋代诗人戴敏有《初夏游张园》云:“乳鸭池塘水浅深,熟梅天气半晴阴。东园载酒西园醉,摘尽枇杷一树金。”“淮山侧畔楚江阴,五月枇杷正满林”,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对枇杷的赞美,生动描绘了江南枇杷成熟时节的美丽景色。唐代诗人杜甫吟咏:“杨柳枝枝弱,枇杷对对香。”枇杷果不仅香甜,还成双成对,也比喻夫妻和美。

在人们基本的认知里,春花、夏绿、秋实、冬藏。而枇杷却与众不同,秋天养蕾,冬季开花,春来结子,夏初成熟,承四季之雨露,为“果中独备四时之气者”。唐代诗人岑参有诗“满寺枇杷冬着花,老僧相见具袈裟”,说的就是这种情景。寒冷的冬天里,我在暖融融的书房里看书或写稿,窗外就是开满鲜花的枇杷树。书房的窗户是一个飘窗,白色的窗纱、淡蓝的窗帘,窗台铺着与窗帘同款布料的垫子与靠背。看书累了,我就坐在飘窗的窗台上俯瞰一树枇杷花。

在华南,在广州,无论是在路边还是在小区里,都不难见到枇杷树的身影,它们被当作风景树来观赏。枇杷树也是一种吉祥树,树形整齐美观,叶大荫浓。四季常青的枇杷树,蕴藏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许。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四 、家乡洪湖匡家湖的泥鳅挂面(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中国各地的面条的制作食用历史源远流长,因为制作工艺及配料的不同,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譬如武汉的热干面、山西的刀削面、北京的炸酱面、兰州的拉面、陕西的油泼面、广东的云吞面等。在长江中下游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湖匡家湖一带,也有一样面食,叫湖北荆州洪湖匡家湖泥鳅挂面,它虽是乡野寻常味,却别具一格,深受当地百姓喜爱。

湖北荆州洪湖匡家湖一带,水网纵横,冈岭起伏,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春夏之交,新面上市,也正是泥鳅最为肥美的季节,这时节是泥鳅的繁殖盛期,雄鳅壮硕,雌鳅满肚卵籽,入肴最为鲜美。

夜晚“斩”泥鳅是我孩童时期的一件乐事。将大号的缝衣针针鼻端在火上烧红,一根根并排烫插在用旧了的塑料牙刷把上,然后将布满针的牙刷把固定在竹竿头,“斩”泥鳅的工具就算制成。晚上,水田里的泥鳅很呆,电筒光照着一动不动,“斩”子刷地落下,一条泥鳅就在一排针尖上扭动挣扎。我专注寻找塘中泥鳅,时常得意忘形,一失足,跌进沟渠或塘泥中,弄得衣衫尽湿,满身泥臭。回家,往往讨父亲一顿“毒”打。但斩泥鳅的乐趣,以及母亲泥鳅下挂面的美味,还是让自己乐此不疲。

泥鳅挂面在洪湖匡家湖周边几乎是家家户户都能做出的家常菜,但是,作为一道本地特色,各家各户的具体做法也不一样。比如,有的是将泥鳅去其内脏,洗净,油煎翻炒加佐料,倒水煮沸下面条;有的讲求一个“活”字,是用沸水下泥鳅,再放佐料下面条。因为各家理解的不同,一代代手艺流传,味道自有区别。

洪湖匡家湖泥鳅挂面既可为菜,也可为主食,是湖北菜中的一道特别风味。可它又不仅仅是一道美味,它纯朴的、极赋地方特色的烧制,蕴涵着一份浓浓的亲情、乡情,那份家的味道、温馨的记忆和深深的挂念,都从舌尖,暖暖地直达我们的心田。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五、家乡洪湖匡家湖的清明螺蛳(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题记:美味不过家乡洪湖匡家湖的清明螺。


清明节前后,祖国江南人家的餐桌上,螺蛳是一道必不可少的美味。此时的螺蛳,肉质丰腴细腻,肥嫩饱满,且尚未产籽,壳中还无小螺蛳,是一年中最为肥美鲜嫩的时候,肉质可以和肥鹅媲美,在民间素有“清明螺,赛肥鹅”的说法。

螺蛳是江南水乡的常见之物,河塘沟渠间,随处可见一颗颗青如翡翠、状如玲珑宝塔的螺蛳。为了能让一大家子人吃上时鲜,父亲会特意用耥网去河里耥螺蛳。父亲穿着长筒雨靴,站在河滩头,将耥网贴着河塘慢慢地推下去,直到推到毛竹推竿的末端,然后用力一顿,“咚”的一声,便迅速拽网,出水时先在水中来回耥几下,耥去泥沙,耥网中剩下的就是螺蛳了。小半天,父亲就能耥到不少螺蛳,自家吃不了,就分给左邻右舍。耥上来的螺蛳,要放在盛满清水的盆中漂养一两天,并在水中洒上几滴菜油。此时的螺蛳,仍会像在河中一样缓慢爬动,或吸附在脚盆的壁上,螺盖轻微地一张一合,不过螺蛳闻到菜油味后,肚中的秽物会从螺口慢慢吐出。耥螺蛳比较吃力,是个苦力活。而剪螺蛳和挑螺蛳肉,则非常繁琐,是个细致活。好在一大家子,人多手众,干得倒也利索。

美味不过家乡洪湖匡家湖的清明螺。螺蛳的烧法很多,家常烧法的酱爆螺蛳是最受人们喜欢的。热锅、大火,“哗啦”一声,洗净的螺蛳倒进锅子,一股河鲜特有的香味顿时扑鼻而来。不一会儿,一大盆诱人的酱爆螺蛳端上了餐桌,一大家子人手筷并用,顿时“咝咝”的吸吮螺蛳的声音便此起彼伏,香辣的螺蛳肉混着螺蛳壳里的鲜美汤汁,一股脑儿地送入口中,那味道真是鲜翻了。

“一味螺蛳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酱爆螺蛳香辣诱人,春韭炒螺肉色味撩人,这是清明时节乡下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两道佳肴。嫩春韭、肥螺蛳,本是最寻常的两样食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相遇,不仅吃出鲜嫩的春天味道,更能感受清新的乡土气息。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六、我的种庄稼的母亲(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我的母亲总是说:“种庄稼一季子,娶媳妇一辈子。”母亲确实把种庄稼看成一件顶大的事。家里有六块地,因土质和水浇条件不同,每年都要根据情况种五六样庄稼。母亲给不同的庄稼取着不同的名字。可母亲从来不告诉我们给这些庄稼地取了什么名字。她只是自己偷偷地叫。有次我去给母亲送饭时才偶然听到,其中有一块庄稼地的名字和我的小名一样。原来,母亲把对我的爱倾注到了庄稼上。看着母亲被雨水泡得发白发胀的双脚,被泥土中的杂物刺出的大大小小的伤口,看着母亲一头的白发和一脸苍老的皱纹,抚摸着母亲因日积月累操劳而变形的双手,我深深地自责与内疚:有时,我觉得自己竟然不如一株庄稼。都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庄稼回报母亲以收成,我又回报了母亲什么呢?

 庄稼不吃昧心食,你在它身上下了多少功夫,它就回报你多少。这句话是母亲说的,母亲也是这样做的。母亲几乎把一生都奉献给了庄稼。除儿女之外,母亲最亲近的就是高粱大豆。她给一茬茬的庄稼追肥、捉虫、理苗、锄草,像打扮出门上学的儿子和上轿出嫁的女儿,满眼的温柔,一脸的慈祥。

每到庄稼收获的季节,母亲总是一拖再拖,直到邻居的庄稼都快收完了,母亲还要让庄稼再长几天。我知道,母亲是不忍心把明晃晃的镰刀往庄稼身上砍呢。等到实在不能再等下去之后,母亲会给庄稼再捉一次虫,再锄一次草。懂得母亲心思的邻居有时会开着玩笑说:“你就差点给它做身新衣裳,梳头戴花了。”母亲会默默地点一下头,并偷偷地把告别的泪水滴在曾经风雨同舟的庄稼上。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七、跟着古典诗词踏青寻芳(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踏青,古时也叫行青、探春、寻春等。踏青习俗由来已久,据说远在先秦时就已形成。据《晋书》记载,每年春天,人们都要结伴到郊外游春赏景,至唐宋尤盛。古人踏青,内容丰富多彩,或观赏山川风光,游览名胜古迹,或野炊、采摘、放风筝。

宋代苏轼的《和子由踏青》,就把踏青的场景表述得淋漓尽致:“东风陌上惊微尘,游人初乐岁华新。人闲正好路旁饮,麦短未怕游车轮。城中居人厌城郭,喧阗晓出空四邻。歌鼓惊山草木动,箪瓢散野乌鸢驯。何人聚众称道人?遮道卖符色怒嗔:宜蚕使汝茧如瓮,宜畜使汝羊如麇。路人未必信此语,强为买服禳新春。道人得钱径沽酒,醉倒自谓吾符神!”东风微拂的田间小路上惊起了微尘,游人们开始来到野外感受春天的喜悦与温馨。人们难得清闲,正好停车在路旁小饮,麦苗短而柔韧,不怕那辗轧过来的车轮。城里人厌倦了高高的城墙,向往着郊外的景致,许多人家一大早就爬起来,闹腾腾地涌出城来踏青。

“茶磨山前水似苔,红妆队队踏青回。衣香花气熏人醉,蛱蝶蜂儿扑面来。”这是明代王宠的《踏青》,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踏青亮丽的红妆风景线,春天里丽人如云,衣香花气、蛱蝶蜂舞,让人沉醉。

“江上冰消岸草青,三三五五踏青行。浮桥没水不胜重,野店压糟无复清。”跟着古典诗词踏青寻芳,来一次穿越远古的春天旅行,身也舒畅,心也明媚。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八、我的母亲把劳动看成了天职(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母亲把劳动看成天职,一辈子扯不断对土地的情感,一辈子解不开种菜的情结。我的母亲是一个爱种菜的母亲。

我的母亲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种了一辈子庄稼,也种了一辈子菜。

我们兄妹几个陆续成家,离开了母亲,原来我家在村西的那片小菜地,也因为修路被征用。村里已经有了超市,买菜方便了许多。但母亲好像种菜种上了瘾,在院墙外临街的一角不辞劳苦地垫上了土,整出了窄窄的一块平地,种上了蔬菜。不仅如此,见了左邻右舍,母亲都会热情地说,菜在院外种着,啥时候想吃,只管来摘。有时候左邻右舍摘得勤了,母亲自己倒没有吃的了,她也不生气。

初夏,豆角刚爬秧,秧尖儿卷起,打着小圆圈儿,母亲就用寻来的树枝把豆角秧小心地引到树枝上,让它们沿着树枝爬。那豆角秧在母亲的精心伺候下,鼓足了劲儿,像比赛似的,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没几天工夫,树枝便不够豆角秧爬了。母亲就又找来塑料绳,一头连着树枝,一头扯到了东厢房的房顶上。豆角秧缠着那一条条白的、红的、绿的塑料绳继续比赛,微风吹过,炫耀似的扭动着腰肢,不久,就开出了浪漫的淡紫色小花。

母亲上了年纪,我们兄妹几个都不乐意让她再种菜,常劝她说:“您这么大年纪了,真要伤了胳膊扭了腰,让我们多担心啊!不要种菜了,平常就您和爸在家,也吃不了多少菜。现在买菜也方便,买着吃吧。”父亲给母亲算了笔账:不算出力流的汗,只算买菜籽的钱,三天两头浇菜的水费,远远超过平常需要买菜的钱了,劳神费力,还不如去超市买现成的蔬菜划算。母亲说:“有些事情不是用钱就能算得清的。”她不听我们的劝告,又在豆角架下栽上了白菜苗,撒上了菠菜籽、芫荽籽。而当我们兄妹临走时,母亲又总是让我们捎这带那……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九、老母亲的晚年生活(散文)


作者:(匡花坛)(流沙江河)(匡天龙)


老家的院落,是母亲的院落也就是母亲的生活。

推开家乡黑漆木大门,有几棵枣树映入眼帘,两棵是脆枣,一棵是酸枣。一架葡萄,经过十多年的岁月,葡萄藤条已和枣枝纠缠在一起。无花果,也结了十来颗,有如荔枝般大小,深紫红色。一株石榴,亦是枝叶婆娑。院子的东南角有棵经年的榆树,榆树好生虫,簇簇的黄虫让人生厌。可母亲还是坚持保留了它,说是岁月的见证。

母亲在院子的正南方,开垦出一片土地。一是种花卉,各色花卉,应时而长,顺时开放。二是种植时令蔬菜,它们各开其花,各结其果,满院子的瓜果飘香。常年住在钢筋水泥的高楼里,久而久之心情不免压抑,城市到处在搞开发,也没有休闲的好去处。节假日,携妻带子到母亲的小院,放下芜杂的公务家务,赏花赏草,望天上的流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

夏天的晚上,坐在院子里乘凉,仰头便是满天繁星,院子里虫声可亲。在月光融融的夜晚,陪着母亲在院子里聊天,听着母亲东家长李家短的絮叨,自有一种淡定和从容在我心。

年年岁岁花相似,可母亲在时光的打磨中渐渐变老,头上生了白发,开始腰酸背痛。年老的母亲时常站在屋门前,静静地打量着庭院,打量着一砖一石,一草一木,一菜一果。鸡们忙着啄食虫子沙粒,黄狗卧在树荫里乘凉假寐。这里的一切在与她一起慢慢变老。

在母亲的眼里,往事并非如烟。母亲与我谈起过去口如悬河,那些时光积淀的人事早已在母亲心中生根发芽。人一老,就爱回忆过去。过去有我们的亲人,有温馨岁月,有绕欢膝下,有阖家欢乐。我们长大了,母亲老了。可在母亲心中,我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童。我们绕欢膝下的童年,便是母亲温馨的记忆。

这座庭院里到处都有母亲留下的身影,它们和花草的影子交织在一起。只是这庭院老了,母亲也老了。院子里的花花草草,还是一岁一枯荣。唧唧喳喳的麻雀也不知繁衍了几代,可它们依然是母亲的座上客,母亲依然是它们的守护神。母亲啊母亲,但愿人长久,但愿岁月静好。

 

初稿写成于我们的家乡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洪湖岸边洪湖镇汴河街道匡家祠堂村;

稿成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江南离骚湖湖畔屈子屈原吟诗阁说诗楼天问斋金火学校


在你我中间,总有一些在灵魂深处寻找静谧,寻找梦想的人。把生活的点滴,光阴的故事,牵挂与爱慕甚至愤慨和伤悲,都刻画成诗。希望在这个纷杂的尘世间,有这么一隅纯净地,治愈麻木的心灵,让我们一同在诗文的旅程中放飞高歌!!时代是思想之母,生活是文学之源。希望你能在我这里感受自己的如诗如画的人生。春天是声声婉转清脆的鸟语,片片馥郁醉人的花香;春天是青青草尖上的一颗露珠,红红花朵上的一抹彩霞;春天是种子破土而出时拱动的力,树木拔节时喧响的节奏;春天是透明纯净的梦,火热沸腾的歌,灵感流溢的诗;春天是孩子脸蛋上的天真无邪,姑娘面颊上秀美羞怯;春天是我们用汗水、勤劳和智慧栽种的一茬茬的希望、梦幻和理想。春天已悄无声息地来了,如一支歌,拨动着我们的心弦;如一首诗,述说着温暖的春意。生命感悟、远游踏青、美好生活、赞美春天,春天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每个人都有一个旅程,有些人习惯在夜里行走,与月色风声相伴;有些人背起了太阳,不畏风雨,不惧前路多么坎坷,在奔跑中抒写自己的人生故事;背着太阳的人,是个有故事的人,他们的故事,也是你的故事……心有光芒,必有远方!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冷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阅世间百态方知样样苦,读天下文章才识种种甜。天再高,踮起脚尖就能更接近阳光!书籍是人类知识和文化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记忆,是人生珍贵的经历与积淀,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一本书,一杯茶,吹拂内心的浮尘。??信仰凝聚力量,文學點亮心燈。文學是開啟心靈之門的鑰匙,是打通心靈壁壘的密碼,籍由文學,人類更加懂得美醜、善惡、真假。作為一項民間文化事業,肩負文化交流、族群理解、信仰包容、助力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之使命,並在此方面做出了獨特貢獻,受到海內外各界關注。和諧與繁榮,包容與理解的背面總會有偏見與誤解、衝突與紛爭的陰影。我們希冀在新的時代裏,寫作者們用手中的筆書寫正義的文字,客觀、正面地刻畫少數族群的心情和表情,勾勒表述多元文化的歷史與現實足跡。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一直以来家规家训家风都是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是中华美德传承的重要途径。


看似没心没肺的人其实挺容易伤感,都压在很深的地方,碰到一点阳光,碰到一点相似的情节,碰到一点熟悉的背影,甚至碰到一点眉眼,就会不知所措的惊慌逃亡。总以为笑著的人都在幸福,原来那也不过是在伪装。 伪装的他们总给人一个假象, 一个幸福的假象。


本次活动截止到2020年12月25日,欢迎社会各界将关于长江的故事,发送至v31@cbcgdf.org,作品文体不限、表现形式不限。收集到的优秀作品,将在绿会融媒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官网等平台进行重点展播,详情请戳《“美丽长江之歌”征文火爆,绿会融媒将系列展播,阅读量等纳入考量


感谢文山州穿山甲救助保护中心的大力支持。


整理/sky 审/Tammy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