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何平:大气污染关键监测指标存漏洞是雾霾频发的重要原因 | 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对策第二次座谈会
2020/12/8 20:02:00 本站

微信图片_20201203110909.jpg

(何平 中国绿发会国际环境专项基金首席科学家)



摘要:针对目前采取的雾霾治理手段,监测数据虽然表面上很漂亮,但是雾霾依然严重,主要是数据指标出现问题,几个与雾霾发生直接相关的数据没有在指标中反映出来,另外治理手段的副作用,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从而抵销了烟气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指标漏洞  超低排放  颗粒物  氨


从2013年雾霾爆发以来,中国绿发会一直关注大气污染,究其原因找出对策,但是目前形势依旧严峻。根据黄部长的讲话,生态环境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环境事件多发,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事实上主要指大气污染,水污染,高风险态势还没有那么明显。


从2013年雾霾爆发到现在,经过8年的治理,雾霾还是那么严重。华北地区大家都能感受到,雾霾有时持续一个星期而不是一两天。


2020年11月10日,西安连续8天重度雾霾。我们经过那么多的努力,超低排放,各种措施,包括煤改电、煤改气,我们有进步,但是进步幅度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目前从中央到地方是非常重视的,超低排放标准是世界最高的,煤改气、煤改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关了很多小工厂,VOC治理、汽车尾气、控制扬尘、停工限产等,雾霾还这么严重是什么原因?


目前在控的几个主要的参数中,二氧化硫降得很厉害,氮氧化物有30%的降幅,峰值是2011年左右,PM10也降了不少,粉尘降得更多,但是PM2.5还是在高位波动,减排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从几个主要指标,再细化一下二氧化硫,2020年预计是负值,二氧化硫已经没处可降了。但是氮氧化物排放也是从高峰降到30%,有点反弹但是也降了不少。粉尘也是直线往下降,不到高峰值的1/10了,所以我们的努力指标上看是非常有效的,但是这几个指标并没有反映到大气里面,雾霾还是很重,为什么是这样,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下面分析一下我们目前几个主要大气污染物,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是怎么治理的。


1、颗粒物降得很厉害,不到高峰的1/10,但目前的标准下只限制了可过滤颗粒物,而不是包括可凝结颗粒物,CPM对雾霾的影响更严重,可凝结颗粒物有多少呢?北京、上海环保机构测出的结果,有每立方米13.93毫克,如果监测的超低排放机组颗粒物排放平均值是5毫克每立方米,满足并超过超低标准,但实际排放是5加13.93等于18.93毫克每立方米,高出检测值278%。我们监测的值和实际排放值差2.78倍,为什么目前的数据反映不出雾霾的问题?就是这个问题,因为我们指标上有缺陷,看起来挺漂亮,5毫克已经比世界最好的标准,比美国高多了,比欧美高多了,但实际上我们只监测一半,对雾霾更有影响的部分没有测,这是颗粒物减排,不能看表面上的数据,CPM没有考虑不能算是超低。


2、氮氧化物减排效果也是不错的,降幅有30%左右。实施超低排放以来,由于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使用氨气作为还原剂,氨的用量快速增长,为了达到超低的氮氧化物排放要求,过量喷氨现象十分普遍。过量喷氨使得大气中的氨含量迅速增加,法国科学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2011年到2015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下降了37.5%和21%,而大气中氨含量反而增加49%。华北地区氨含量可能更高。所以结果是一方面把氮氧化物降下来,另一方面氨升起来了,氨对雾霾的影响更直接,这时我们数据看起来也很漂亮,但是一个化合物变成另外一个化合物,对大气的影响抵消了,抵消了减排的效果。我亲自到镇江两个电厂去了,问他们氨喷多少,氨超出氮氧化物一倍。本来1万吨的氮氧化物,喷了一万五千吨的氨,实际上没有消耗掉,从各种途径逃到大气中间去了,所以氨含量大大增加,这是氮氧化物减排问题。


3、二氧化硫,问题更严重。二氧化硫几乎已经脱到零了,用了湿法脱硫技术,效果非常好,也是欧洲日本美国引进来的,但是我们烟气升温器被取消,使得湿烟气低温,低空排放,脱硫浆液中的微小粒子和水溶性盐,随烟气溢出脱硫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硫酸根、硝酸跟、氨根等水溶性离子都受到湿法脱硫的影响,所以湿法脱硫排出来湿度很高,而且含CPM量很高,就形成了对雾霾影响两个关键因素,一个湿度、水汽,另外 CPM与气溶胶的融合。湿法脱硫对雾霾的影响是两个因素,一是直接排出的CPM 与气溶胶结合,二是排出水汽增加湿度。硫脱到0了,但是我们雾霾还下不去,因为产生了副作用,这是目前排放的情况。


最开始湿法脱硫对温度是72到80度的标准,现在50度就排了,没有风还是直线的,排到200米左右,没有升温,省了一点钱,排放空间大大缩小,环境容量变小。低温,低空,高湿排放,脱硫数据看起来挺漂亮,但对雾霾影响更严重。这个问题一直没解决。前段时间各个省已经做了一些推动,但很快就叫停了,这个问题不解决雾霾就解决不了,从2013年到现在这个问题很明显,今年春节在疫情情况下,只有几个锅炉厂和电厂在开,雾霾还是那么严重,不是电厂是什么!


人工水汽排放,不但湿法脱硫烟气,还有冷却塔,一个60万的机组,湿法脱硫后,排的量每小时是235吨,冷却塔排放水量按烟气排放量4.5倍估算,每小时排放为1057吨。根据估算,全国电厂经湿法脱硫后每年排出的水量约为17亿吨,冷却塔排放水量约为77亿吨,这也是高湿天气越来越频繁。冬天从南到北,从北京到武汉或者从北京到上海,你看到有几个蓝天白云?最主要是工业水汽的影响。


下面是我们目前几个主要问题:


第一,指标上有问题漏洞。没有控制可凝颗粒物和氨排放,氨和硫酸、硝酸混在一起就形成颗粒物,是PM2.5的推手。不控制氨,不控制可凝结颗粒物,雾霾就控制不住。


第二,治理硫和氮氧化物的技术工艺产生严重副作用,排出大量的可凝结颗粒物、水汽和氨。可凝结颗粒物在水汽和氨的作用下形成PM2.5以后,在大气不断累积起来,遇到高湿静稳天气雾霾就爆发起来,因为有基础值,一直在排放,电厂是24小时排放,供热现在也是24小时供热,冬天不停排放,晴天好一点,南方温度高稍微好一点,一到北方,遇到高湿,雾霾天气爆发,没有风没有雨就跑不掉,像一个盖子盖在我们头上。水汽排放形成一个盖子,全部都盖住了污染物扩散不出去,一旦高湿,就会重雾霾,我们现在怎么治理?关了水泥厂没用,雾霾是在空中形成二次形成,有水汽有氨,很多工厂冤枉牺牲了。


主流专家意见,“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在“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总理基金)”的课题报告说 “弄清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频发的根本原因,是超出环境容量50%以上的高强度的排放”。


高强度的排放,排放了什么?排放二氧化硫吗?不对。颗粒物吗?不对。氮氧化物吗?不对。可凝结颗粒物是高强度的,氨气是高强度的,水汽是高强度的,但这些都没有管,五个主要污染物里面只管了两个半。还有水汽没有管。


看看排放量和环境容量比较,PM2.5,超出环境容量19%,氮氧化物超出45%,二氧化硫减70%,氨是超过76%,VOC超过99%,不管怎么算出来的,主要问题在VOC和氨,VOC正在治理,氨没管,所以直接排放,氨问题不解决,氨是二次颗粒物形成的基本条件,水汽和氨二次污染物形成主要条件,所以我们没管氨排放,是一个很大缺陷。


目前的主要措施,继续推动非电行业的超低排放,但是很多地方环保局反映,由于超低排放,排出很多水,排出很多氨,以前没有雾霾,超低后雾霾反而出来了,沈阳十年前哪有雾霾,用湿法脱硫,又喷氨超低排放脱硝,沈阳现在经常雾霾,还有好几个案例。很多地方没超低排放的时候挺好的,一超低排放什么都出来了,超低排放对降低传统污染物有效,对雾霾治理没有很多意义,要不要继续推到非电,我们要重新考虑。


今年重点治理VOC并协同治理NOx没问题,但VOC对雾霾影响只是一小部分。




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是我们的能源结构调整,这是长期过程,山东的煤炭量一直在下降,调查发现煤炭下降和雾霾上升有段时间是相反的。循序渐进的煤量控制短期对减霾效果有多大作用,要打个问号。


秋冬季继续大面积停工停产,一个工厂关了,老百姓生活就受到影响了,华北包括山东、山西、河北,经济都在下滑,受到各种各样产业的影响,环境导致的原因是很大的。工厂开不了工,现在已经成为常态,如果这样下去,华北地区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措施里面没有谈到可凝结颗粒物,没有氨排放和水汽控制,十四五要总结经验教训,我们下一步要控制哪些指标更加有效。河北省全省污染防治攻坚,关停一大批企业,水汽不解决,氨不解决,一有这个条件雾霾就会爆发,大连水泥行业严格执行错峰生产,水泥价格猛涨。200家化工厂企业集体停工两年,连云港一刀切做法惊动国务院,对我们北方经济打击很大。


目前手段没有针对雾霾发生的真实原因,造成雾霾不治不愈和巨大经济损失。我们希望尽快在雾霾成因问题上形成共识,推动更有效治理,避免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山东省经济近些年落后于江苏,五年前还差不多,北方经济明显受到打击。再拖下去,我们健康损失也会承受不起,北方的肺炎,肺病,心血管病肯定高于南方,雾霾已经十年了,健康肯定受到损失,我们必须采取更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我们今天邀请了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专家做进一步的分析,我只是把这个问题提出来,我们希望各位来讨论,尽快形成共识,能够找出更有效地治理方法,使我们国家摆脱雾霾的困扰。


谢谢!


附注:为使未来五年的大气污染治理更加有效,中国绿发会国际环境专项基金分析了近年来大气污染治理的得失,试图找出大气污染治理的短板,并直面当前雾霾治理领域的争议和分歧,希望在“十四五”大气污染治理时进行更系统的规划和更有效的治理。基于这一目的,于11月24日在京组织召开了“大气污染精准治理(第二次)座谈会”。上述内容为与会专家发言整理系列分享,欢迎社会各界共同关注、讨论。



推 荐 阅 读:

王跃思:我国大气污染现状、发展趋势及精准治理策略 | 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对策第二次座谈会

盛重义:可凝结颗粒物的范畴、监测与控制 | 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对策第二次座谈会

侯丙林:雾霾由水蒸气和颗粒物共同组成 | 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对策第二次座谈会记要

潘家华:雾霾治理要源头和终端两条腿走路 | 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对策第二次座谈会

学习生态文明,解放思想,推动对雾霾等重大问题的关注 | 周晋峰致辞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座谈会

聚焦雾霾治理:“大气污染精准治理对策第二次座谈会”11月24日召开 | 绿会国际环境专项基金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