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3月1日国际海豹日: 中国绿发会倡议“远离海豹制品,保护海洋生态平衡”
2017/3/2 10:32: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绿会3月1日北京讯】近年来,由于滥捕乱猎和海水污染,海豹的种群数量在急剧下降。为了保护海豹这种珍稀动物,拯救海豹基金会早在1983年决定将每年的3月1日定为国际海豹日。

斑海豹是在中国唯一生活的海豹种类。他们体长1.5-2米,雄性最大体重150公斤、雌性120公斤。斑海豹分布很广,主要是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渤海和黄海。在中国无论是海豹种类和数量都十分稀少,以至于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和保护机构。

图片1.png

(海豹幼崽,皮毛呈现浅白色,图片来源于网络) 

据境外一些动保组织称,捕杀海豹的手段“十分不人道”:为了获得最好的皮毛,渔民捕杀年仅21天的幼海豹,且为了避免皮毛受损他们采用棍棒或称作“Hakapik”的打击工具将海豹活活打死,很多海豹被活活剥皮。捕杀海豹的用途主要是取皮毛,其次是获得海豹肉和海豹油。

图片2.png

(成年海豹,皮肤呈现深色,图片来源于网络)

《每日邮报》曾称,中国北京首都爱护动物协会(Beijing Capital Animal Welfare Association)宣称“中国消费者大量消费海豹油和海豹阴茎制成的春药”,并表示“将联手敦促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禁止海豹制品进口”,而在网上,一些动保人士则将“中国因素”渲染为海豹被“大规模虐杀”的“决定性因素”。

笔者查阅资料发现,中国因素不是海豹被“大规模虐杀”的决定性因素,甚至于根本就不是其中一个因素。中国的海豹制品消费量很低,中国人没有穿海豹皮的习惯。即使那些少量的消费量很大成分是被商业宣传误导的结果。使用海豹皮制品和肉食品这个习惯较多的是俄罗斯、芬兰、挪威等欧洲人和北美的加拿大人。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活习惯是在历史长河中长期积累所形成的。

在加拿大,居住在北方的因纽特人自古就有捕猎海豹的生活习惯,17世纪,英国和法国殖民者先后在加拿大开展毛皮业务,英国皇家、西北两个公司一度垄断海豹皮毛业务,将海豹皮和皮制品从加拿大哈德逊湾的丘吉尔港装船,运往欧洲、东亚等海豹皮主要消费地,而中国清朝官员冬季官服袖口、衣摆等处需要镶嵌大量海豹皮,因此历史上曾是加拿大海豹皮的最大客户之一。

图片3.png

(北美海豹猎杀,图片来源于网络)

二战后随着加拿大经济的发展,海豹产业一度被视为落后产业加以限制,自1942年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加拿大每年只允许捕杀1.5万头海豹,而仅纽芬兰附近的海域就生存了不下500万头海豹

因此在当时,加拿大捕杀海豹并未引起很大关注。

进入21世纪,世界海豹皮毛需求量突然大增,加拿大一些人绞尽脑汁,以各种借口力图扩大海豹捕猎量。一些组织和个人宣称,海豹繁殖速度太快,导致加拿大最主要的渔业捕捞品种——鳕鱼数量锐减,因此必须捕杀海豹以“保护鳕鱼资源”,海豹最多的纽芬兰省甚至曾提出捕杀400万头海豹(占全部海豹数量80%)的“宏伟计划”。 

2004年,加拿大以“海豹数量过多”为由放宽捕杀海豹限制,此后3年内100万头海豹被捕杀。2010年,加拿大政府进一步放宽捕捞限制,规定当年的海豹捕杀配额为,格陵兰海豹33万只,灰海豹5万只,冠海豹0.82万只。2011年配额更是达到50万头,再创年度捕捞配额新纪录!加拿大目前所捕杀的海豹总数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格陵兰,格陵兰和加拿大年捕杀海豹总数相加,相当于全球总量一半。

由此可见,中国因素既不是“海豹大规模虐杀”的肇始者,也不是后续产业市场的目的地。某些动物保护组织把“海豹被大规模虐杀”的责任推到中国因素上是不正确的。

正如中国国内一些海洋生物环保人士所说:海豹产业存在的根本要素是加拿大方面政治、北极战略和原住民政策的需要,即便中国市场“归零”,这个产业也依旧会存在下去。

因此,保护海豹等海洋生物需要国际合作,国际间沟通与协作是维护海洋生态平衡的必由之路。 

整理/山居客  审/飞  责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