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一天40万斤河蛤泥螺被疯狂捕捞上岸,松花江水生生态令人担忧 | 绿会研究室关注
2020/9/22 19:23:00 本站

近日,黑龙江省松花江志愿者向绿会研究室反映:自今年松花江禁渔期结束之后,持续发现松花江面有大量的捕蛤船在作业,每天捕捞上岸的河蛤泥螺重量多达40多万斤,其水生生物丧失的数量之巨,令人担忧。


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松花江禁渔期,由以往的47天延长到了77天,从5月16日开始全面禁渔,一直到7月31日晚上12时才结束禁渔期。从渔政部门的政策来看,明显加大了对松花江水生资源的保护力度。


微信图片_20200922201856.jpg

(图片均为志愿者提供)


但近一个多月以来,绿会志愿者多次发现:在哈尔滨市呼兰区大顶子山一带的松花江面,每天都有成批的捕蛤船在公开捕捞作业,船只沿江排开,数量少则7-8条船,多则40多条船。“这些捕蛤船经常一大早出江,到了晚上再满载渔获物返回岸边,他们的捕捞物不是鱼,而是成袋成袋装着的河蚌泥螺”,据志愿者目击并初步估算,每条船一天可以捕获100多包河蚌泥螺,平均每袋重120-130斤,这样,一条船一天就可以捕捞12000-13000斤,40条船平均一天就是40多万斤河蚌泥螺被捞上岸,然后再被用车运往销售市场。


据志愿者反映,这种河蚌或泥螺在当地市场卖17-18元/袋。今年禁渔期结束之后,这种捕蛤船就一直在江面捕捞,如今部分捕蛤船的捕捞量,已经从前期平均每天100多袋、上万斤,下降到了70-80袋、7000-8000斤。


“这个采挖量太大了,我们非常担心这会破坏松花江的整体生态环境”,志愿者朱大哥称,他们也曾拔打当地农业部门、渔政部门等电话进行举报,然而一旦得知当地农业部门或渔政人员即将前来执法,这些捕蛤船就会立马提前停工、消失几天,然后等执法人员一走,再次成批出江捕捞。9月21日下午,志愿者朱大哥等人在呼兰区大顶山洋岭段,站在江边马路上,就再次看到了20多条捕蛤船正在江里作业。


河蚌,是软体动物门蚌科(Unionidae)类水生动物的统称,主要生活在淡水湖泊、池沼、河流等水底,身体常半埋在泥沙中。其食物多为单胞藻、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如轮虫、鞭毛虫、绿眼虫,绿粒藻、栅藻、舟形藻、甲藻、四角藻、纺锤硅藻、杆星藻,甲壳动物的残屑及植物叶片等。2018年5月,因为河水水位大幅下降,松花江河床一度裸露大量河蚌,引得周边民众争相采挖。黑龙江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专家曾解释,自从哈尔滨航电枢纽大顶子山工程完工后,松花江江面变宽,水流速度放缓,加上水质逐渐转好,所以江里河蚌渐渐多了起来。


但河蚌也好,泥螺也好,作为河流底栖生物,其本身除具有过滤水体、净化水质作用之外,还都是淡水水生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如此成规模的捕捞,试想能支撑几天?与竭泽而渔又有何区别?即便所捕水生生物非国家或省级保护动物,但鉴于其正在造成的生态破坏效应一目了然、以及明显违背国家禁渔政策让河流生态休养生息的初衷,对此,绿会研究室呼吁黑龙江省农业水产部门、渔政部门等应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阻止类似疯狂捕捞行为发生,同时立即组织相关科研机构对当地水生资源进行调研和评估,以制定可持续的科学利用管理办法。


文/Gone 审/summy 责编/angel


推 荐 阅 读:

清查地笼、"小花猫"等捕具54个,长度约2000米!绿会湿地保护地志愿者松花江流域保护第28次行动战果斐然

保护松花江,中国绿发会湿地保护地·太阳岛周六在行动

致函黑龙江省委并附志愿者调查报告 | 建议加强松花江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管理

鱼棚子驻扎松花江畔成非法捕捞据点?中国绿发会政研室再次呼吁黑龙江有关部门给予彻底治理

2084件非法捕具总长63300米,4950斤非法渔获,如何拯救“伤痕累累”的松花江|绿会志愿者“松花江流域生态保卫计划”巡护

端午节不休息,松花江护渔行动再次清理近6000米非法渔具,放归鱼类1000斤|志愿者行动

沿江窝棚及江边搬网跳台被拆除,松花江禁渔期滥捕乱捞现象得到初步治理|绿会研究室

警民携手一月巡护15000多公里,打击非法捕捞,共护松花江水生资源|绿会研究室致感谢信

志愿者点赞黑龙江省哈尔滨政府部门,积极推动松花江母亲河行动

绿会志愿者松花江禁渔期守护行动:请给它一个“喘息”的机会

松花江禁渔期警民持续打击非法捕捞,一天解救2000斤渔获物重归大江|绿会推动

松花江呼兰段禁渔期仍大肆捕捞,部分江段疑似已被出租承包|绿会研究室呼吁当地加强渔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