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会GBIF科普小知识:为什么打疫苗?
2020/9/20 16:40:00 本站


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正在改变人们应对公共卫生安全风险的方式。恰逢世界狂犬病日,绿会GBIF小编不禁思考,能否从数据层面来预防狂犬病呢?比如,通过追踪病毒传播途径,预测潜在感染人群,从而采取预先防护措施?可具体如何防护?今天,小编想借世界狂犬病日这一契机,科普一些关于疫苗的小知识,供读者参考。



微信图片_20200920164231.png


(图源:2020世界狂犬病日宣传)

中国是狂犬病疫苗生产大国,去年一年就注射了6000万支狂犬病疫苗。经过社会各方面的不断科普,大家都对狂犬病的基本处理方式有了一定了解。被可能携带病毒的狗,猫咬伤或者抓伤(Ⅱ级或Ⅲ级暴露)后,应该用肥皂和自来水(流动)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然后及时去诊所接受进一步治疗。

但是却很少有人问,为什么诊所让人接种的狂犬病疫苗,要在被咬之后才进行接种呢?病毒已经进入身体了,打疫苗不是太晚了么?疫苗的原理,是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认出灭活病毒,从而产生抗体,解决真正的病毒威胁。而狂犬病病毒的特质,导致了“暴露后预防”(即被咬伤后注射疫苗)也具有救命的作用。


微信图片_20200920164240.png


(图源:北京市疾控中心部分可接种狂犬疫苗的医院)

咬伤后,狂犬病病毒会从皮下组织一步步进入脊髓等神经系统,顺着轴突缓慢移动,以每天5-100mm的速度向大脑靠近。在病毒到达大脑,穿过血脑屏障之后,便会开始快速繁殖,导致病发。在皮下组织和神经系统的时候,狂犬病病毒并不会进行大量复制,因此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也较少,无法对病毒产生威胁;到中枢神经后,免疫系统会发现大规模复制的病毒,但此时再产生抗体为时已晚,整个狂犬病发病史上只有29例存活病例,一旦发病,致死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因此,我们才需要在被咬伤后打狂犬病疫苗,趁病毒还没有开始大量繁殖,先在我们体内“准备”好大量抗体,中和所有进入我们体内的病毒。临床上来讲,打疫苗后7~14天内能检测到抗体,就说明抗体浓度高到可以被检测,能够解决所有体内狂犬病病毒了。

那么有人就会有疑问了,既然狂犬病这么致命,被咬完之后打疫苗要是来不及怎么办?其实,狂犬病疫苗是可以提前接种的。这在WHO的手册里被称为“暴露前免疫”。中国疾病预防中心专家提到,职业性暴露危险者,如动物检疫人员、兽医和医疗防疫人员;从事狂犬病毒工作的实验室人员;动物管理和饲养人员;野外工作人员、邮递员以及前往狂犬病地方流行区的人员(尤其是儿童)等等,包括看护病人的亲属或医护人员都可以考虑接受暴露前免疫。

身为普通人的我们,在了解具体狂犬病疫苗的具体机制之后,应该也会对狂犬病少些恐慌。致死率最高的传染病,其实只要应对得当,在被咬伤后及时冲洗,就医,就不会有太大问题。

从根本上来讲,兽用狂犬病疫苗持续时间长,价格低;人用疫苗价格高,生产成本大,最能解决问题的应该是提升犬类的集体免疫率。研究表明,只要一个地区的犬类族群能达到70%的狂犬病免疫,就能保证狂犬病不再持续传染。

资料来源:
WHO: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on Rabies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2016 版)

文/张大芊 审/Lei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