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冬去燕归来,写在候鸟迁徙季之前的寄语
2017/2/22 9:27: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让人欣慰的是,近年来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CBCGDF)对崖沙燕等禽类的关爱和保护取得欣喜的成果,并联合郑州自然博物馆在河南设立我国首个“中华崖沙燕保护地”。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著名的诗句出自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诗句的开场白,表明一年初春的时节,又到了候鸟回归北方的迁徙季。

图片1.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月令》中有“仲春之月元鸟至,仲秋之月元鸟归”的记载,可见我国古代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知道燕子是有来又有去的候鸟了。

燕子(英文名称Swallow)学名家燕,是雀形目燕科74种鸟类的统称,在全球分布十分广泛,冬时栖息在南洋、印度及澳洲等处。每年2月间开始北迁,飞达我国广东;3月初到达福建,中旬见于浙江及长江下游一带;4月初,间或更早在3月底以前,就可在黄河流域见其踪迹。它的迁徙路线系沿海岸北飞,同时复沿河流而到内陆,几乎遍布我国北方,以至蒙古人民共和国,及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东南部。

燕子是最愿意接近人类的鸟类,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生态环境的一份礼物。燕子不仅仅是人类的益鸟,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整个生态环境的益鸟。一只燕子一个夏季可捕食各种害虫50万只以上,不仅仅保护了农作物,也维持了整个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

图片2.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

家燕有一个“生存特性”: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加上它们体型较小,飞行速度快,这样就最大限度地避免自然界天敌的捕杀,从而获得最大生存的机会。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平常我们人类有一个误解,就说是燕子怕冷,北方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其实不然,燕子是不怕冷的。而是因为他们是以昆虫为食的,并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像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可是,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飞到温暖的南方寻找飞虫,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获取食物是燕子迁徙的根本原因。而它们向北迁徙的时间路程也全依照当地相对稳定的气温变化,哪里有飞虫等食物,他们就飞往哪里为家。

燕子还有一个惊人的进化特性,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鸟禽类都是害怕人类,它们将巢筑在大树和深山之中,以免遭到人类袭击。燕子却不然,反其道而行,将栖息的鸟窝建在人家房中尤其是正堂梁上,却没有人故意去伤害它,这就是燕子的精明之处,也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当然,鸽子也是如此。

图片3.png

(图片来源于网络:幸福的一家子)

燕子似乎清楚地懂得与人类相处之道:既不能离人类太近,又不能离人类太远。而人类面对自然世界呢,又何尝不是如此?正确的态度面对自然环境:既不能离野生动物太近,也不能离野生动物太远。

我们对野生禽类的保护工作,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自然规律,尊重并利用自然规律。就像唐代另一位大诗人杜甫在《归燕》中说:“四时无失序,八月自知归”。当我们做到了这些,美好的世界就会回归人们的生活中。

随着春季迁徙季的到来,我们期待着能够再次见到包括崖沙燕等在内的这些可爱迁徙动物们的身影和叫声。

文/孙天骄  审/卡秋  责编/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