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周晋峰:认识文明多样性,理解文明不冲突 | 谨为《东西方文明散论》一书序
2020/8/17 17:39:00 本站

按:茅笛先生《东西方文明散论》出版,与期待已久的读者见面,周晋峰为书所作序言亦或刊印,现将序言内容分享读者,祝贺新书出版。


(拓展阅读:周晋峰:贺茅笛先生《东西方文明散论》出版 | 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的觉醒 | 荐读


在我为茅笛先生《东西方文明散论》一书作序期间,参考消息网2019年5月6日一篇最新报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报道提到:在美国国务院政策规划事务主任斯金纳的领导下,该部门的员工正在为对华“文明冲突”做准备。斯金纳认为中美之间的竞争,代表着一种巨大的“文明冲突”。


微信图片_20200812165339.jpg


其实斯金纳的理论并不新鲜。“文明冲突论”的创始人、美国政治学家塞缪尔·亨廷顿认为“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文明间的(在地缘上的)断裂带将成为未来的战线”。


文明冲突论自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到最近被美国政客拿来注解中美关系,其争论始终未停止过。这个时候,茅笛先生《东西方文明散论》一书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考,令我倍感欣喜,此书对于大家从更大维度思考文明这一论题,提供了更开阔的空间,值得一读。


在我看来,文明存在大小之分,有广义的大文明和狭义的小文明。小文明构成了文明的多样性,如同生物多样性一般。我们非常清楚生物多样性,各种生物之间,彼此制约,互相依存,不同物种之间有竞争、有弱肉强食,但正是这种生物多样性,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美丽的地球生态系统,而不同的小文明之间彼此因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博弈、冲突,恰如生物之间的竞争一般。认识文明不冲突,需要我们正确面对并接受文明的多样性,并从这一高度,来面对大文明的变迁。


《东西方文明散论》反映了作者对人类命运深沉的思考和呐喊。文明不冲突,文明也不应该冲突。专著多视角地论述了东西方文明基因形成以及哲学认知,并将文明与文化分开,提出了“文化差异可以共存,而文明的共识则需统一”的观点,“文明是和谐,冲突就不和谐,就不是文明”的这一公理,文明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和谐”,文化可以差异乃至融合。文明的冲突就不是文明,故文明不冲突。


当我们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时,“文明的对话”便找到了一个共同点“和谐”,世界秩序的重建也找到了一个共同目标的“和谐”。而不同文化在交流交融当中有排斥,如同不同血型之间的排斥一样,在逐渐的学习中来走向融合,减少排斥,走向共识。


从文明角度纵览人类历史,我们已经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这三个大的文明历程。在每个文明阶段,都有其代表性的政治、文化、生产、资本等要素,这些要素之间或有不同,或有冲突,但在该阶段文明框架下,亦广泛存在同质性,就像原始文明的图腾信仰、农业文明的铁器使用、工业文明的机械发明一样。


同样,在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也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被更新的、更顺应形势的新文明取代。以工业文明时代为例,1781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机械的轰鸣声,如同号角般开启了工业革命,将工业文明带入了快车道。在这个时代,劳动分工更加明确、机械化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常态,科技真正成为生产力,社会价值观也逐步向资本靠拢。但在工业文明进步的发展过程中,不仅地域冲突和资源掠夺进一步加剧,而且战争连绵不断。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1939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启,两次战争的间隔仅仅20余年。可见,各类冲突也已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生存。


现在,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我们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文明,其中,作为继工业文明之后,与自然、与人类更加和谐、更加可持续的一种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应运而生。


在大文明的变迁中,中国现在已经转轨驶入生态文明建设的快车道。然而,世界范围内文明多样性的多元对立依然存在,因文明多样性而产生的思想、文化、政治、经济等多领域差异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消融,但正如茅笛先生所言,“文化差异可以共存,而文明的共识则需统一”。践行生态文明,不仅是人类面对工业文明弊端的清醒认知,也是文明多样性下的“适者生存”智慧结晶。2018年,中国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既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来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深刻认识,也反映了中国在文明变迁背景下对社会经济发展路径转变、优化升级的果断选择。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人类对生态文明的接纳与研究,更是涉及审美、道德、法律、教育、旅游、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每个方面均体现出了文明多样性的纷繁复杂。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共处一个世界,只有清楚认知生态文明状态下的文化多样性,我们才能更加积极、客观地去看待其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博弈,也才能从“你死我活”的文明对立,转变为共同学习、繁荣发展的和谐共荣,才能携手应对全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从而获得更好的、可持续的发展,进入更优秀的文明时代。此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


谨以此序贺茅笛先生新书出版。


周晋峰博士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秘书长

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大风 核/tammy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