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锄禾日当午”背后的生态文明精神│中国传统文化MOOC(7)
2020/8/15 15:31:00 本站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朗朗上口,广为传颂。每一粒粮食,都是辛劳所得,值得珍视。但是,绿会MOOC小编却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们不珍惜粮食,没有对农民的辛劳赋予应有的尊重。为此,小编将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收录中国传统文化系列课程,权当抛砖引玉。


微信图片_20200812144241.jpg


《悯农二首》原文:


·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中国传统文化:

几百年前我们就有了对于劳动阶级的思考,无论是卖炭翁还是上面的悯农,都透着对于劳动者苦难的同情。而第二首诗更是通过一副农夫在日间耕种,汗流浃背,乃至滴到土中的景象提醒人们:人们赖以维生的白米饭不是凭空出现,而是农民辛辛苦苦的照顾下得来的。尊重劳动者,珍惜粮食,勤俭节约,这些都是这首诗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美德。


微信图片_20200812144246.jpg


中国绿发会生态文明理念研究:

绿会目前正在编辑的《反浪费粮食法汇编》中就有提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就是勤俭节约。反对粮食浪费不仅仅是出于对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是一种对于劳动人民生产的尊重和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只有尊重劳动人民,我们才能贯彻落实生态文明建设,保证粮食供给的方方面面。在中国粮食安全白皮书中,国务院明确指出当前中国粮食安全的原因之一是粮食种植积极性的保证。粮食生产不仅是解决粮食需求问题,更是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保障种粮农民收益,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在反浪费粮食法的推动和补贴后,农民利益会得到进一步的保护,每一分的耕耘都有了更大的收获。在经历过新一轮公共危机之后,我们相信中国的粮食保障机制会越来越完善,农民们的生活也会越过越好。


微信图片_20200812144249.jpg

(图片均来源:绿会)


拓展阅读:《请勿再浪费粮食 | 绿会国际部〈反粮食浪费法汇编〉


文/张大芊 审/Lei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