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8省市20名学者盼调整:苦苣苔科植物保护“新增9个,取缔1个” | 绿会研究室收到联名建议
2020/8/6 18:28:00 本站

前言:


苦苣苔科植物是我国传统蛇药。它们在全世界共有150属、3700余种,主要分布在热带至温带地区,中国是苦苣苔科植物的重点分布区域,共58属463种,大多分布于华南和云南东南部溶岩地区,其中27属375种为中国特有种,半数以上为狭域种,多数种类具有观赏、药用和科研保护价值。


7月9日,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在线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名录》),中国绿发会研究室积极响应,并公开向国内相关专家、一线环保志愿者征集意见。(详见:《植物国“保”名录20年一变,降多升少,增多删少,WHY?| 绿会研究室就《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公开征集意见》)


近日,绿会研究室收到来自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以及河南农业大学、深圳市仙湖植物园、海南大学、贵州省植物园、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科院广西植物所、安徽大学等8省市的20名植物学者,依据标本查阅、文献查证、实地野外调查等,就现《名录》中的苦苣苔科类群植物的保护联合提出建议:希望能新增9个物种进入保护《名录》,并将原保护等级为国家一级的报春苣苔降级,调整出《名录》。


因为对这一植物类群保护现状变化较大,故现将国内植物学者们的建议原文刊登如下——



根据国家林业与草原局2020年7月9日在线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在进一步开展了标本查阅、文献查证、实地野外调查以及与国内各大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苦苣苔科专家沟通交流之后,也同时比对了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线公布《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说明》之中的“三、调整的基本原则和变化情况”——“具体标准一是数量极少、分布范围极窄的珍稀濒危物种;二是重要作物的野生种群和有重要遗传价值的近缘种;三是有重要经济价值,因过度开发利用,资源急剧减少、生存受到威胁或严重威胁的物种;四是在维持(特殊)生态系统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五是在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珍稀濒危物种”相关定义和标准,我们认为其中涉及苦苣苔科的部分物种,其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并不能体现实际的分布状况和受威胁情况,需要及时对这些物种在名录中的位置和等级进行修订。同时,也需要新增一些极具重要性、代表性和受威胁极端严重的物种。


在遵循上述的基本原则下,我们通过和国内苦苣苔科植物研究团队以及相关专家的讨论,对以下的筛选原则达成共识并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诠释:① 国内现存标本数量极少、甚至没有标本记录,且经过明确的野外调查已知种群数量以及个体数量都很少的物种;② 生境受人为活动干扰严重的生境;③ 根据国内《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及《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物种名录》的评估结果,主要针对濒危等级及以上的物种进行再次筛选;④ 物种分类地位得到苦苣苔科专科专属分类专家认可、不存在分类学上的认知问题,也就是说,物种这一等级(含变种)的认定是确凿无疑的;⑤考虑其社会经济价值,比如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少数民族地区常用的民族利用性植物、以及可能在培育新品种和适应性推广方面具有重要潜力的物种。


具体建议如下:


一、在本名录中的苦苣苔科植物及建议和修订的情况


表1 原名录中的拟定情况

科号

科名

种号

中名

学名

建议等级

调整情况


109

苦苣苔科

452

瑶山苣苔

Dayaoshania cotinifolia


二级

降级


453

秦岭石蝴蝶

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二级

未变


454

报春苣苔

Primulina tabacum

一级


未变


455

辐花苣苔

Thamnocharis esquirolii


二级

降级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745.png

报春苣苔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750.jpg

秦岭石蝴蝶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755.png

辐花苣苔


表2 对本名录中苦苣苔科植物保护等级的建议和修订

中名

学名

建议等级

专家意见和建议

修订后的级别

主要参考文献和理由

瑶山苣苔

Dayaoshania cotinifolia

一级

二级

降级

建议保持为一级,本种原为瑶山苣苔属(单型属),后被并入广义马铃苣苔属。曾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三峡大学王玉兵团队对瑶山苣苔进行了濒危生物学的研究,目前确认本种仅残存一个居群,总数不到800株,同时集中分布在金秀县某个村部/林场后山,极易受到人为干扰,且自然更新受到虫害等原因限制。基于种群、个体数量、自然更新和人为因素多方面考虑,建议保持原有一级不变。

秦岭石蝴蝶

Petrocosmea qinlingensis


二级

未变

目前已知仅数个居群,其生存现状与本次征求意见稿拟定的级别“二级”相符

报春苣苔

Primulina tabacum

一级


取消保护级别

尽管报春苣苔在国内外的知名度较高,广义报春苣苔属以其为模式种,但该种的分布范围、种群数量、个体数量都十分巨大。从分布地理上来看,广东北部(连州、连南、连山、阳山、乳源、怀集等)、湖南南部(永州、江华、江永、蓝山、宁远、东安等)、广西东部(如贺州、钟山、富川、苍梧等),北至安徽婺源,都有关于报春苣苔这一个物种的分布记载和记录,其标本可在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上大量查到。而在部分县市,如湖南蓝山,几乎每一个大型山洞甚至每一座石灰岩石山背阴面都能看到该种的大量个体和种群分布。并且此种为自花授粉,在一些植物园,如桂林植物园已经实现了自播繁殖(从种子到种子),长势旺盛。同时该种在民间并无大量利用的范例。国内外也有相当多的关于本种的文献记载和研究,其栽培和繁殖都十分便捷。基于上述原因,无论从分布区域、种群数量和个体数量方面,都不宜列为国家级保护植物。

辐花苣苔

Thamnocharis esquirolii


二级

降级

目前已知仅在贵州贞丰、安龙两县分布,其生存现状与本次征求意见稿拟定的级别“二级”相符。本种原为辐花苣苔属Thamnocharis W.T. Wang模式种,但后被并入广义马铃苣苔属,更名为Oreocharis esquirolii Léveillé。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801.png

瑶山苣苔


建议新增物种及入选理由:

中名

学名

建议等级

      专家意见和建议

调整情况

主要参考文献和理由

异片苣苔

Allostigma guangxiense W.T. Wang


二级

新增

异片苣苔是异片苣苔属下唯一的一个种。系统位置特殊,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目前已知的仅有广西龙州县金龙乡的一个居群,数量稀少,位于中越边境。为广西特有植物,也是喀斯特专性分布植物,在《广西本土植物及其濒危状况》(韦毅刚等,2019)中被评为“濒危EN”等级。

裂檐苣苔

Oreocharis pumila(W.T.Wang) Mich.M?ller & A.Weber

一级


新增

裂檐苣苔原曾被定为一单型属——裂檐苣苔属,后被并入后蕊苣苔属,再被并入广义马铃苣苔属。本种为我国国产马铃苣苔属中唯一一个花冠裂片具有显著齿状边缘的物种,在研究其物种分化、传粉生物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也具有极高的潜在观赏开发价值。目前已知仅残存一个居群,数量在300个个体左右,且分布区修路正通过其分布区域,人为干扰严重。为广西特有植物,在《广西本土植物及其濒危状况》(韦毅刚等,2019)中被评为“极危CR”等级。

齿叶瑶山苣苔

Oreocharis dayaoshanioides Yan Liu& W. B. Xu


二级

新增

齿叶瑶山苣苔与瑶山苣苔相似。具有漂亮而特殊的花冠,极易被人为干扰和采集。本种目前已知仅一个居群,集中分布于梧州市市郊。该种对生境要求较高,所生长的环境人为干扰严重,周边植被破坏情况也较为严重。同时本种为分布于低海拔的广义马铃苣苔属植物,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潜在的开发价值,也是极为难得的种质资源材料。由于引种栽培十分困难,近年来,被部分爱好者和商业公司过度采挖,但引种失败进而再次采挖,使得种群数量大量下降,目前种群已受到严重影响。为广西特有植物,在《广西本土植物及其濒危状况》(韦毅刚等,2019)中被评为“极危CR”等级。

方鼎苣苔

Petrocodon fangianus(Y.G.Wei) J.M.Li & Y.Z.Wang

一级


新增

方鼎苣苔曾为单型属方鼎苣苔属的唯一种,后被移入广义石山苣苔属。本种以极长的花冠筒区别于石山苣苔属其他种,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也是十分罕见的种质资源。目前仅在那坡坡荷乡附近石灰岩山地有分散的个体,没有集中分布的大居群。为广西特有植物,也是喀斯特专性分布植物,在《广西本土植物及其濒危状况》(韦毅刚等,2019)中被评为“极危CR”等级。

反折石山苣苔

Petrocodon retroflexus Q. Zhang & J. Guo

一级


新增

反折石山苣苔以特殊的花冠特性,有别于已知的广义石山苣苔属其他植物。目前已知仅一个居群,分布于贵州省长顺县,分布在喀斯特洞穴中,严重依赖于洞穴环境生存。但该模式产地洞穴被人为严重干扰,且该洞穴内本种的已知个体数量不超过30个,在该种发表时的濒危等级评价被评为“极危CR”。贵州特有分布,喀斯特专性分布植物,洞穴穴居性植物。

扁蒴苣苔

Cathayanthe biflora Chun

一级


新增

海南岛特有植物,局限分布于五指山市附近,罕见,标本采集记录集中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后续均无采集记录。扁蒴苣苔属为一单型属,对于研究海南的植物区系、地质变迁等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并且本属/种的果实形态为肉质蒴果,在我国分布的莲座状苦苣苔科植物中绝无仅有,在物种分布和扩散、生态学等方面也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华南苦苣苔科植物》(韦毅刚等,2010)被评为“极危CR”。

凹柱苣苔

Litostigma coriaceifolium Y.G.Wei, F.Wen & M.M?ller

一级


新增

2010年本种作为凹柱苣苔属的模式种发表(Wei et al., 2010),局限分布于贵州省马岭河河道两岸崖壁上。本种对于环境的要求极高,常生长在高钙含量、水含量和水氧含量极高的钙华上,迁地引种和保护极难。原已知2个居群,分别位于马岭河上下游两岸崖壁上。最大的居群位于清水河段,由于上游赵家渡水电站蓄水,最大居群因为水位抬升的关系,已经全部消亡,目前仅残存一较小居群位于马岭河内。本种/属为链接旧世界欧洲类群和亚洲类群苦苣苔科植物的重要关键种/属,在研究新旧世界苦苣苔科植物分化及欧亚苦苣苔科植物演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高的价值。贵州特有种,喀斯特专性分布,在《华南苦苣苔科植物》(韦毅刚等,2010)被评为“极危CR”。

碎米荠叶报春苣苔

Primulina cardaminifoliaYan Liu & W.B. Xu

一级


新增

本种在发表之后由于模式产地附近山体滑坡,仅保存几个个体在我国台湾省台东辜严倬云植物保种中心,因此被该中心评为“野外灭绝EW”。2017年前后重新发现残存的1个居群,数量不超过100个个体。该种是大花类型的广义报春苣苔属中除复叶报春苣苔外的第二个已知具有显著复叶特征的物种,对于研究其生态适应机制等生态学方面具有较高科研价值。为广西特有植物,也是喀斯特专性分布植物,在《广西本土植物及其濒危状况》(韦毅刚等,2019)中被评为“极危CR”等级。

怀集报春苣苔

Primulina huaijiensis Z.L. Ning & J. Wang

一级


新增

本种目前已知仅在广东省怀集市一个喀斯特洞穴中发现,仅1个居群,不足200个个体。同时该种也是世界上首个喀斯特植物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对象物种。全基因组复制导致怀集报春苣苔基因组中一些与喀斯特特殊生境相关的基因家族显著扩张,如WRKY转录因子显著扩张,可能有助于怀集报春苣苔适应喀斯特洞穴高盐缺水的特殊生境(Feng et al., 2020)。由于模式产地山体附近为山地丘陵黄壤,且本种极端依赖于喀斯特洞穴而存在,因此在物种扩散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障碍,同时在该分区山洞附近居民种植了大量桉树,目前桉树树林已经开始阻挡洞口光线,使得该物种在洞内的分布开始受到外界认为的影响。广东省特有种,喀斯特专性分布植物,洞穴穴居性植物,其濒危等级评价为“极危CR”。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758.jpg

异片苣苔


微信图片_20200805182805.jpg

羽裂唇柱苣苔


说明:

苦苣苔科植物,尤其是最近十余年发表的新分类群,绝大部分是狭域、窄域和特有分布类群。近年来,由于国家加大了基础建设,如道路、桥梁等多方面的建设,科研人员、植物分类学者才可能有更多的机会前往以前不能企及的地方进行深入调查。而随着对于一些特化的生境,如洞穴、峡谷、天坑等的深入调查和植物多样性的研究的深入,一些极端依赖于某些特化的小生境的物种得以发现和发表。与此同时,这些特化小生境下的物种,往往也代表着小种群和少数个体。因此,针对苦苣苔科植物类群,我们暂时选择部分具有很高科研价值、或种群受到严重威胁、或之前已经被评估为“濒危”以上等级的物种,提出建设性意见。也希望能在未来,提升全社会对苦苣苔科植物濒危现状的关注和进一步对其进行保护的意识。


整理/Gone 审/summy 责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