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绿会GBIF平台生物多样性数据分析报告(1) | 公民科学
2020/8/1 18:20:00 本站

截止7月18日,绿会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GBIF)已成功发布11组濒危动植物数据,共计305条,涵盖五小叶槭、北海狮、海水江豚、东方白鹳、低斑蜻和穿山甲等六个濒危动植物种。GBIF是现今全球数据量最大、影响最广泛的生物多样性信息服务网络平台。绿会作为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国家一级学会在GBIF平台发布由绿会工作人员从一线采集来的数据,便是充分实践公民科学理念,用基于科学的方法,深度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我们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还不够充分”,GBIF最新报告《全球生物多样性信息网络:20年回顾》指出。那么,从生物多样性数据出发,我们应该如何弥补这种认知上的不足?不妨先从了解最新观测到的穿山甲分布情况入手。分享如下。


2015年至2020年,绿会工作人员零星发现(注1)的穿山甲共有87只(表1),其中2015年发现3只、2016年发现8只、2017年发现19只、2018年发现37只、2019年发现15只、2020年发现5只。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年发现的穿山甲数量最多。为什么?暂且存疑,容日后研究。


微信图片_20200716155929.png

(2015年-2020年零星发现的穿山甲分布。来源/绿会)


从地域分布来看(表2),零星发现的穿山甲主要集中在南方,共84只,占总数的97%,其余3只穿山甲出现在北方省份。这可能与穿山甲的生活习性和栖息环境有关。据资料记载,穿山甲喜炎热,常栖息于丘陵、山麓、平原的树林潮湿地带。具体来说(图1),过去6年中(包括今天),绿会工作人员曾在13个省份发现穿山甲,而其中又以浙江省发现的穿山甲数量最多(21只),其次是云南省(16只),湖南省位列第三(11只)。究竟是为什么,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


微信图片_20200716155932.png

2015年-2020年零星发现穿山甲的地域分布。来源/绿会


微信图片_20200716155935.jpg

2015年-2020年零星发现穿山甲的地域分布(柱状图)。来源/绿会


文/Lei 审/绿会穿山甲工作组 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