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501.49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2次
用物种分布模型代替NPP校正法,评价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如何? | 生态保护红线建议三
2020/7/2 19:36:00 本站

近日,绿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研究室、标准研制中心联合对国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生态保护红线系列标准规范提出建议,并已以邮件和函件的方式寄达生态环境部。


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生态保护红线系列标准规范,为国内首次即将发布的系列技术标准,其征求意见稿共包括《生态保护红线本底调查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监测技术规程》、《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保护成效评估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生态补偿标准核算技术指南》、《生态保护红线台账数据库技术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管数据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和《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建设指南》等八项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微信图片_20200701211927.jpg

(来源:绿会橡树)


其中,对《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技术指南》(征求意见稿)部分,绿会法律工作委员会、研究室、标准研制中心共提出三项建议,即补全现生态功能评价内容、建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代替NPP校正法评价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建议对红线内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的单项及综合生态功能进行评估,与重要区评估保持一致,并增加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动态脆弱性评估等。


微信图片_20200701211930.jpg

(来源:绿会cookies)


其具体建议如下:


(1)所考虑的生态功能评价内容有缺失,建议至少补全气候调节等功能评价。


建议理由:

根据“生态功能”的界定http://cncbc.mep.gov.cn/kpzs/bhzs/201506/t20150615_30365 8.html),它包括供给、调节、文化和支持四大功能。目前,该技术指南中,生态功能只包括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维护这四大类功能类型,分属生态功能的调节和支持两大功能。考虑到生态保护红线指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严格保护的区域,是保障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参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对红线区内生态功能进行评价时,即使弱化供给和文化功能,但是其调节功能应当包罗全对水、土、气的调节,尤其是对气的调节,包括固碳、空气的净化和气候调节。


未来气候变化(甚至已经发生)已是不可争的事实,而各类自然生态系统(森林、草原、湿地、海洋)对气候都具有调节作用,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生态功能,应该对其功能进行量化评价并加以监管。而且,从配套的编制说明中可以看出,关于固碳、空气净化、气候调节功能已有较为成熟的物质量(大气净化是植物净化模型,气候调节是蒸散模型)和价值量(代替成本法)的核算方法,并且已有许多研究在评价生态功能时核算气候调节功能价值的研究可供参考,故而完全可以将气候调节等功能加入到现有的功能评价指标体系中。


微信图片_20200701211937.jpg

(来源:绿会cookies)


(2)建议采用物种分布模型代替NPP校正法评价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


建议理由:一是物种分布模型法结合了物种和环境变量,所得的结果更为准确。目前,生物多样性与NPP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还没有定论(详见李国勇等,2017),NPP校正法假设的线性关系Sbio=NPPmean x Fpre x Ftem x (1-Falt)是无法作为普适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所有的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加以推广使用的。而且马孟枭等(2019)对比这两种方法对盘锦市生物多样性维护功能重要性进行评价,发现NPP法无法覆盖全部的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且易受农作物NPP值高的影响,所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而物种分布模型法的结果更准确。只有准确的评价结果才能有助于对生态红线内保护工作的监管。


二是县域生物多样性调查、监测、评估的开展以及环境质量监测网的建成,为物种分布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基础数据库,便于所需数据的获取。再加上,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完全可以将对物种分布模型的运算集成开发成GIS模块或是软件(参见曹铭昌等,2014),以提高模型法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这样在追求结果的准确性和实际可操作性都得到了兼顾。


微信图片_20200701211934..jpg

(来源:绿会Wendy)


(3)建议对红线内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的单项及综合生态功能进行评估,与重要区生态功能评估的内容统一,保持一致;并增加动态脆弱性评估。


建议理由:根据《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指南》,分别划定生态功能重要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对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监管举措。相比于功能重要区,当生态系统受到干扰时,敏感脆弱区更易产生生态灾害或是问题。而且,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的主要表征(如土地沙化、生物多样性降低、植被退化、水土流失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事态发展可能会相互转化(如下图),几种表征同时存在。

微信图片_20200703144010.png


因此,在对环境敏感脆弱区进行功能评价时,不应只考虑特定的某一项。如现技术指南中,“对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归入水土保持功能”,而“土地沙化敏感区域,归入防风固沙功能”进行单项生态功能计算。对于水土流失敏感区域,其关联的生态功能不仅有水土保持功能、还有水源涵养甚至防风固沙等其他功能。同样的,土地沙化除了防风固沙,也交叉有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等其他功能。建议对功能重要区和环境敏感脆弱区的单项生态功能评价以及综合评价内容保持一致。


同时,建议增加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动态脆弱性评估,采用脆弱性变化率指标,考察年际间脆弱性等级的变化和转移情况,从而可以监控环境敏感区的演变过程,发展趋势,为实施有效管控提供决策依据(详见张学玲等, 2018)。


参考文献:

[1]李国勇,杨中领,万师强. 第12章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 于振良 主编. 《生态学的现状与发展趋势》[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2]马孟枭,张慧,高吉喜,鞠昌华,王延松,刘德天. 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法对比[J]. 生态学报,2019,39 (19): 6959-6965.

[3]曹铭昌, 王靖, 丁晖, 吴军,崔鹏,陈炼,雷军成,乐志芳,吴翼,徐海根. 基于GIS的国家生物物种资源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4, 030(002): 214-219.

[4]张学玲,余文波,蔡海生,郭晓敏.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研究综述[J].生态学报,2018, 38(16): 5970-5981.


文/慧子 审/橡树 责编/ang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