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收支信息
  • 收入总额:27103400.95元
  • 支出总额:23122739.73元
  • 爱心人次:2240次
绿派同行,唯“绿”是图 ——绿派团队
2017/2/14 10:46:00 本站中国绿发会

绿派生态环境法治团队(简称:绿派团队或绿派同行  英文:green impact), 由律师、媒体人、学者等有志于环保事业的各界人士于2014年3月共同发起、组成。

该团队宗旨是跨界协作,打破专业、行业隔阂与壁垒,取长补短,合作共进。团队目标为研究、倡导环境法律政策;推动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调查、介入环境公共事件;为污染受害者提供帮助、为环保组织提供支持、为企业和政府提供建议。

绿派在行动!

一、生态环境公益诉讼

1、与环保组织等机构合作,策划、提起重庆长安超标排放大气污染环境公益诉讼(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关注京津冀地区雾霾治理,促进环境公益诉讼多元化,为新的司法解释奠定基础。

2、与行澈荆楚等多家机构合作,策划、提起宜昌宜化偷排废水污染长江环境公益诉讼(湖北省汉江中级人民法院,已经达成和解);

3、首倡“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作为第三人委托代理人参与诉讼,支持被告环境保护部,与环境保护部一起并肩作战,迫使原告哈尔滨小岭水泥公司撤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受害者和环境监管部门的目的和方向是一致的,对于违法的行政部门应该改依法监督,对于依法履行环境监管职责的部门更应该予以大力支持!

二、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

1、与天津绿领、草原狼等多家机构合作,发起青海湖普氏原羚生态多样化保护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行动(促使当地政府相关部门书面回函承诺,逐步全部拆除影响普氏原羚生活和迁徙区域的围栏和刺丝);

2、上善若水《中国80个城市污染源监控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公益法行动。 向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80家市级环境保护局提出了信息公开申请。申请过程中共计拨打12个环保厅监督电话进行投诉、48个环保局办公室电话进行沟通;提出行政复议申请41件;提出行政诉讼四起;发出建议函共17份、发出感谢信共10份。

通过以上行动,最终得到政府信息公开答复63份。其中59份是有效答复(至少提供了一项政府信息)。

在此基础上,编纂形成“上善若水——《中国80个城市污染源监控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报告”。

2012年6月30日,报告公开发布,同时和多家NGO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和分享,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 

3、参与编纂《环境信息公开申请实务指南》,并对30多位民间环境保护组织、环境公益律师、环境记者进行现场培训。


图片1.png

三、生态环境民事诉讼(法律援助)

1、援助甘肃徽县铅环境污染群体案件受害群众。在律师、媒体、环保NGO、当地各级政府和各级人民法院的努力、交流、沟通之下,民事侵权案件成功立案800多件。后全部实现和解,为3000多名受害群众获得1000多万元的民事赔偿,需要后续治疗的群众购买了医疗保险,生活困难的群众获得了低保救助,同时还设立了一个100万元的后续救助基金,从而完全免除了受害群众的后顾之忧。

2、援助“兰州水污染事件”侵权案件,通过诉讼探讨自来水引用安全,最终引起各方重视,肇事企业同意将影响自来水安全的管网移走,兰州的引用水安全获得一次性解决。百度可以获得12600个媒体报道,1980000个网页结果。

3、援助“斑海豹之父、民间保护斑海豹第一人”盘锦市保护斑海豹志愿者协会会长田继光敲诈勒索、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罪案件再审。警示民间环保组织依法开展活动,注意法律风险的同时,也不让民间环保志愿者寒了心!

四、烟草危害控制

与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北京市控制吸烟协会、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世界卫生组织等国家单位一起参与烟草危害控制工作。

连续两年发布“全国无烟城市评估报告”,促进无烟城市落实《无烟条例》,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场所控制吸烟条例》尽快通过施行,在保护公众不受雾霾危害的同时,也同时应该保护公众(特别是未成年人)不受烟霾的危害。

图片2.png

五、NGO法律支持

绿派团队的公益律师事务所是自然之友等多家环保组织的法律顾问单位,同时也是中华环保联合会会员单位;与成都河研会、芜湖生态中心等多家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每年为上百家环境保护组织提供法律支持。

六、其他工作领域和成果

应邀参加环保部政研中心“2015年中国环境社会治理学术研讨会”,发言并提出8项建议,获得采纳。

七、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

多年来绿派团队及成员获得媒体报道累计超过600多篇,网络转载(百度搜索结果)累计超过1亿多次。

图片3.png

绿派团队代表全国11家民间环保组织和志愿者慰问在执法中受伤的济南市环保局工作人员

图片4.png

图片5.png

普氏原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1464只,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极度濒危物种”,成为《全球羚羊保护行动计划》中名列首位的濒危羚羊类物种。目前,青海湖环湖地区是普氏原羚在世界上唯一的栖息地。2015年以来,多家环保组织和志愿者发现(及媒体公开报道),经常有普氏原羚因迁徙或饮水时被水渠淹死或被带有刺丝的围栏挂死。为了保护普氏原羚,尽快消除人为造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非正常死亡的现状,多家环保组织和多名志愿者一起携手参与、探讨解决办法,并于2016年1月非别向林业和农业主管部门申请政府信息公开。

青海省农牧厅刚开始认为对于普氏原羚的保护应该是林业部门的职责和农业部门无关,因此未作出任何答复,后志愿者向国家农业部提起了行政复议,青海省农牧厅在随后的沟通中,认识到了农业部门对于普氏原羚赖以生存的草场和带有刺丝的围栏也有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于青海湖普氏原羚保护和非常正常死亡的现状也引起了多家媒体的高度关注和报道。2016年3月9日青海省农牧厅针对志愿者向青海省农牧厅申请政府信息公开,要求公开青海湖普氏原羚生存区域草原围栏、管理等情况,及近期普氏原羚死亡现象作出答复。青海省政府及农牧厅党委高度重视,省委骆惠宁书记做出重要批示,为切实加强普氏原羚及栖息环境的保护,下一步有计划地做好相关工作,通过发展生态畜牧业,转变区域内畜牧业生产方式,积极推行舍饲养畜业,逐步队影响影响普氏原羚活动区域内的围栏全部拆除。

注:文章整理自报名材料

整理/飞  审/卡秋   责编/小梁